热门: 梦之声10强被曝内杠   凯特王妃顺利诞下男婴   周立波怒骂徐铮小男人   "徐家汇地块"上海最贵   "不明飞行物"现浦江   沪黄金自律价出台   梦之声林海怒摔耳机   沪明后最高温可达38℃   沪轨交新门试点使用   图文揭秘朱茵震撼情史   梦之声“十强”出炉   微信现大规模访问故障   脑残炫富女叫板郭美美   沪新增活禽交易点   沪未来一周再迎高温   
当前位置: 财富
【浏览字号:
欧阳应霁 落脚的地方就是家
http://rich.online.sh.cn 2010-10-25 10:45 [来源]:新浪

  离香港味道远一点

  1988年我开始在香港商业电台做事,也去台湾等地到处跑,到1990年从台湾回香港以后,我就把家搬得又远了一些,到大屿山,也就是离岛。离岛是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外的260多个小岛,大屿山、长洲岛、南丫岛是面积比较大的几个离岛。在大屿山住到现在快要二十年了,我住的社区里主要居民是外国人,所以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已经移民了—移民到老外比中国人更多的社区,移民到香港的离岛。

  住在离岛,会不会感觉“香港味道”更远了一些?其实我觉得很好玩,因为我挺爱坐船,每天坐船进城,再从城里头坐船回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头我写过,说我真正觉得脚踏实地的时间,是从这里开始。因为慢慢在一个浮动的状态下,进入到一个要工作谋生的大城,好像激烈运动之前的暖身。到了下班的时候,又是这样的一艘船,载着我慢慢回家,基本上一上船我就觉得已经回家了,因为在船上可以睡觉,可以看书,区别只是没有脱下裤子而已。

  那个船很神奇,半小时一班,全天24小时都有。最近几年又开通了隧道,可以坐巴士进出离岛,我还是更喜欢坐船。住在离岛的生活是惬意的,如果说香港是我家,好像突然发觉家门口原来有这么漂亮的风景,和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岛上不可以开车,所以能够保持很新鲜的空气,我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因为住在山上比较高的地方,要走路起码半个小时下来,出一身汗。这段时间里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来,有点像老年人的心态。

  人真的老了的话,心态会更偏向怀旧,也许会更想念住在城里面一家人的感觉。老实说我却不怎么怀旧,也不恋家,可能我会越活越像小孩。居住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人的心态,我一样理解在闹市区居住的、身处商业社会中的香港人,毕竟我也是从那个环境里过来的。刚才提到香港精神,对,香港精神就是开放、包容,我放不下的就是香港特殊的历史,养成这么一种珍贵的氛围。香港人爱打拼,我血液里也有这样的基因,比较勤奋和工作狂,但是我更愿意提倡“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人家喜欢上班没有什么不好,可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规规矩矩上班,应该有另外的选择,让小朋友们觉得OK,原来有些怪叔叔可以这样不上班活着,好像活得还蛮开心—这是我正在理解的,所谓社会责任。

  所以我从商业化的香港跑掉了,并且不太愿意回到那种环境里头。如果从家里出来就是办公室,每天醒来就是工作,转换节奏太快的话,我会觉得缺了一点什么。倒不如有个“在路上”的过程,坐在船上,晃晃悠悠地,驶向我的家。

  曾经让我感到动荡不安的香港,在1997之后终于安定下来。不知道香港人是否有这般宿命,每过十几二十年,就会重新调整自己对于“家”的认知。到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大家很清楚,这不过是经济方面的某种波动,不可避免,也许还会有下一波,整个社会已经蛮成熟,可以去预防和抵御这种冲击了。所以大家心里还很安定,更何况隐隐约约知道,中央会帮香港摆平的—香港这个家,有了母亲。

  “九七回归”所有人很慌张,因为没经历过。时代总有风浪,我们想到未来总有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不安稳。但是有家就好,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我们都愿意回家。

  1997年左右我开始给一本杂志做关于“家”的专栏,做了差不多三年,就是把“家”拆开来,谈论里面所有零零碎碎的东西。也许用一篇文章来谈窗子,再写一篇来谈桌子。我找身边两位很要好的朋友来当男女模特,扮演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年轻人,拍摄很多关于家居细节的照片,这样出来一本书就是《两个人住》。在这个专栏里,我把自己关于“家”的经验,以及一些朋友的经验,都放进一个具体的家居环境中来。

  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去采访了几十位各个领域的创作人,整理记录他们的家。推开他们的家门走进去,我知道,这个家是这位创作人最精彩的作品。无论他们做音乐也好,绘画也好,或者教书写字,其实都投入很多时间跟精力在“家”的建构上面。每个家都有故事,怎么说也说不完。比如作家叶怡兰,是我在台湾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拍摄她的厨房,有一面玻璃柜子放着许多茶杯,据说她每天都用不同的茶杯喝茶。这些生活里头的小动作,别人看起来怪怪的,其实都非常真实。香港有个服装设计师邓达智,我去到他在元朗的老家,那是真正的老宅,可能有四百年了。他大概是现在香港还住在老房子里的少数人之一,每天使用那些古老的木质桌椅,触摸到经典的香港—这本书是《回家真好》。

  旅行时,许多酒店的广告会说“make yourself at home”,宾至如归的意思,我就通过旅行来考证,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有次去巴厘岛,住在一个香港朋友在那边的度假屋里,那屋子居然在稻田里边。我几乎没有想象过,这辈子有机会在农田里住上那么几天,我愿不愿意把这里当成我未来的家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就当是在家里头发一场梦好了。我外公是印尼华侨,所以我等于是不小心走回老家,发现我的家其实有某个部分在南洋这个地方。为什么说家就是历史?很多时候你会偶然重新闯进你自己家的历史中。很奇妙,家外有家,其实这个家从来都存在,只是你没有钥匙打开那扇门而已。

  我曾把创作的焦点,转移到饮食文化相关的事物上,首要的任务是整理香港的食物,也就是《香港味道》。这是我对香港这个“家”,所做的重新检视。我发觉香港人如果去外面走了一圈,回到香港我们第一个问题就会是“你在外面吃了什么”,别人知道我是香港人,也常常会问关于饮食的问题。其实这些问的不是食物,而是对“家”的一种定义。一碗云吞面,一杯奶茶,就等于我们这些人对于香港的感情。食物有这么神奇、微妙的含义,大家也该有不同的版本来解读。比方说虾饺,我研究之后才知道,传统的虾饺原来应该有11节。还有烤乳猪,我到一位师傅的家里看他开始烤,到乳猪出炉,一个多小时,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完全专注在怎样烤好那头乳猪上。连我这样的旁观者,都会替他骄傲:我们都是香港人,你看我的家人对待工作多么专注。

  我经常建议朋友,如果到香港的话,无论怎样也该去坐一次机场快线—那是只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好好认识香港的方式。你从农村出发,经过一个工业发展初期的城市,进入民居,进入高楼大厦,进入金融和商业的中心,然后到达海港—像动画片一样奇妙。通过空间的变化,仿佛也看到了时间的变化,香港就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

  除此之外,如果要说香港这个“家”的地标,我觉得太平山顶还是要去看,你可以尽量忘记周边的建筑,只从一个制高点去俯视香港,很美。

  然后,就是离岛。我觉得香港宜居之处在于这里,从市区到郊区总共也不过半个小时,香港很可爱,大小正合适。

  大约二十几年前,我曾经借用英国人的一个说法,去请教董桥先生,他是前辈翻译名家。我说有这样一句话:“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请问董先生该怎么翻译呢?他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典雅的说法:“家是心之所安。”我把这句话用在《回家真好》的开篇,就是因为说到底,关于香港这个家,还是要谈到人,谈到人心,谈到香港人是不是真的可以有一种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许很短暂,但某一个时刻你觉得OK,那就好了。

  我这些年做杂七杂八的很多事情,最近又重新准备开始画漫画,其实每件事都会跟“家”连在一起。我从小喜欢画漫画,因为爸爸就是要画画养活我们一家人。三岁还是五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参与到他的创作里了:我帮爸爸画格子,还发明了用一个锥子去在纸上打洞定位的动作,导致所有的稿纸都是破的。你知道做什么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支撑你的信念,那是“家”赋予给你的财富。

  人物介绍:

  欧阳应霁 香港跨界创作人,游走两岸三地,工作涉及设计、写作、绘画、出版等多个领域, 198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荣誉学士,1996年再获取哲学硕士学位。作品有《我的天》《爱到死》《小明》《三七廿一》《我的天使》等知名漫画系列,图文创作有《一日一日》《寻常放荡》《两个人住》《回家真好》《设计私生活》《半饱》《香港味道》等书。

[选稿]: 龚怡伟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