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热门: 独生政策与房价 地域之争 达人秀陈静事件 教师节送礼 小周立波张冯喜 关栋天服软 伪道李一 伊春特大空难 地铁悍妇 菲律宾劫案真相
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专题
【浏览字号:
“穷二代”不愿生“穷三代”引发争议
http://rich.online.sh.cn 2010-09-30 10:41 [来源]:南方日报

  心理

  困境

  只能接受“贫穷循环理论”的魔咒吗?

  不少80后都表示,自己的父辈当年物质生活要比我们现在贫乏得多,但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想过不生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反而出现了这样的话题?为什么“穷二代”会没有信心,认为生孩子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自己的孩子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有专家在谈及年轻人生育观时认为,个人的生活观念在变化,年轻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水涨船高,他们不愿意因为多一个孩子而降低生活质量。另外,社会的生存压力过大、生育成本过高也确实降低了年轻夫妇生孩子的意愿。

  很多人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发出感慨:“穷二代”没有富裕的成长环境,甚至学费都要依靠贷款、假期打工来缴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让很多穷二代求学、求职路异常艰难。此外,收入不稳定、没有医保是“穷二代”的父母们面对的最大问题,而作为子女的他们在不断奋斗和出人头地的旅途中,还有家庭重担要一肩扛起。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有心规划,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无财可理”的尴尬现实却让人无奈。难道说,省吃俭用是“穷二代”唯一的出路?难道“穷二代”、“穷三代”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贫穷循环理论”的魔咒吗?

  除了物质方面的困境,“穷二代”及其子女的心理问题也受到关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曾经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理论。他认为,长期处于贫困的人们形成了一整套特定的生活模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屈从感、不愿为未来做计划、不能控制欲望的满足和对权威的怀疑。

  贫富

  矛盾

  “富二代”与“穷二代”似乎越走越远

  晒富、飙车撞人,少数“富二代”的行为引起社会公愤,某地花钱为他们开培训班的做法更是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文章在估量中国社会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基本观点是认为中国社会的财富高度集中,穷人太穷太多,并且对少数富人和大批穷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能否长期地和谐相处表示忧虑。阶层的差距产生生活的隔离和心理的不平衡以及情绪的对立,以至形成了一个世人深信不疑的说法:“仇富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种“仇穷心理”。于是,每当有某种极端事件出现,人们就归结到这种社会心理。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现在“富二代”似乎更愿意在“富二代”的圈子里待,“富二代”与“穷二代”似乎越走越远。

  有的分析人士指出,富二代们利用父辈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优势,正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逐渐堵塞穷人向上走的道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背后,是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分配不均衡,富二代们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在学成之时更可以利用手中充足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一步登天。就算不能,也足够其消耗许久。而穷二代先天性就难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即使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出来之时,由于政治、经济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其起点低,少有人能通过不懈的奋斗达到富二代们所处的起点,更别说超越了。这就造成整个平民阶级上升渠道的堵塞。所以,要经得起长期艰苦历练,“穷二代”才有希望走出世袭贫困,正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令人欣慰的是,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多聚焦低收入人群的保障。

  解决方案

  减轻贫穷焦虑

  专家表示,如今绝大多数公民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资讯高度发达,社会心理也比较浮躁和功利,与身边的富裕人群相比,条件一般的青年人在富人生活方式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羡慕和自卑感,乃至不想生“穷三代”。这种贫穷感,其实应该叫作“相对贫穷”。此外,中国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大城市经济发达、资源集中,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都涌向了大城市,造成大城市的压力陡然增大,生活成本也居高不下。而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青年,生活相对惬意。“不愿生育‘穷三代’”的声音,从一个方面表明,减少贫穷的代际传递,是当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缓减中低收入者的“贫穷焦虑症”和世袭贫困的阴影,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课题。

  实现社会公平

  有媒体提出,我们的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应当尽可能地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尽可能地畅通社会各阶层流动的渠道,让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努力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而这有赖于更为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包括二次分配机制),更为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以及更多更公平的个人发展机会。社会应强调贫富阶层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贫富不是孩子所能选择的,但追求富裕生活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现在最首要的问题是消除歧视和不公正,使“第二代穷人”感到公正是可以追求的,感到生活有奔头,感到他们有希望摆脱贫困。长久以来,以城市为主的“富二代”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穷二代”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对“穷二代”进行教育投资,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投资“富二代”只是投资一棵苗子,而投资“穷二代”则是投资很多种子。

[作者]:南方日报 [选稿]: 贝宁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导航 | 客户服务 |
 沪ICP备05000146号 文网文[2003]0032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0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