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地铁第19名色狼落网   专家称44℃系谣言   持居住证购房免房产税   沪轨交曹杨路站竣工   沪女主播情感闹剧黑幕   蝴蝶效应推高申城“体温”   女婿捅死岳父捅伤妻子   曹杨路换乘通道启用   销售误打彩票送500万   沪10人死于非职业性中暑   星尚美主遭同事抢老公   水价调整月增不超12元   沪热射病已致两人身亡   非户籍者办证条件放宽   沪八月气温再冲极限   
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国内财经
【浏览字号:
李晓亮:通宵排队”把民生尊严丢哪了
http://rich.online.sh.cn 2010-12-21 13: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昨儿一上班,整个大办公室都在讨论一个电影《让子弹飞》。看过的都在嚷嚷着一定要看川话版,不然很难咀嚼出那原汁原味的彪悍味道,有看了普通话版的就开始不停发牢骚,说主要是因为排队的太多,买不到川话版的票……

  上一次关于类似的话题讨论,可能还要追溯到《阿凡达》。当时,大家都争着要看原版的、3D的,最好还是巨幕的,有老奶奶通宵排队为孙子买票的故事在各种媒体流传。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健康而理性的市场上,只有真正的佳作才会形成这种极具荣誉感的“聚抢”效应。

  因为它是真正的稀缺资源无论是《让子弹飞》还是《阿凡达》,你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平时并不常见。而电影因其有下线期限,所以通宵排队可以理解。但是,当买房也出现这样通宵排队“哄抢”的,就完全不能用上述原理解释了。不妨先看一个最新案例:日前,北京首批两个纳入预售资金监管的楼盘开盘,其中一项目销售采取“先到先得”,前晚200余名购房者在售楼处搭建的临时帐篷通宵等候。而开盘当天认购量即达70%。

  这里的“通宵排队”,总让人觉得别扭。还是拿排队看电影来对比说明一下:首先住房是刚性需求,而看电影则是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两者不属同一范畴。因而某种程度上说,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不可压制的,“住”这种刚需应和“食”一样,所以买房本来也该和买油盐酱醋一样普通,不该存在供应如此短缺以致引起哄抢等恐慌心理的现象。

  再者,住房虽早已市场化,但从现状来看,该市场并无电影市场那么健康有序。引起“通宵排队”的楼盘也绝非像《阿凡达》或《让子弹飞》一样属于开创先河之作或绝世经典样本。民众的购买倾向并无“审美”上的选择,仅是出于满足基本需求的最初始的本能。

  但诡异的是,你竟又不忍嘲笑民众这种恐慌性购买的非理性,哪怕不排除里面可能混杂着投资、投机等等你觉得不那么纯粹的市场行为。但是在一个完善的市场里,这一切都是允许的,市场本就提供多元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

  当然,不可否认,房产市场确实不同电影市场。买不起电影票你可以不看,但是买不起房你却不能不住。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提供兜底的社会保障功能。具体而言就是要提供一系列满足各消费层级的公共保障房体系。住有所居,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要件。而“通宵排队买房”折射出的,却是另一番民生图景。

  据说上述楼盘又创下新政后多次开盘即“日光”的纪录。新政急急如律令,可实效呢?调控每每成“空调”,乃至屡现越调越高怪象,保障房也总不给力,买得起的买不起的人似乎都很纠结:买得起的不一定能买得到,刺骨寒夜通宵排队如此不体面的购房机会,还有无数人挤破头想来抢;而买不起的则只能在跟帖里辛酸怒骂,一吐酸葡萄心理。如斯情境,真正应该汗颜的,到底该是谁呢?民生至上,该怎么写呢?

[作者]:李晓亮 [选稿]: 贝宁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