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观点

海通宏观:通胀短期存在结构性压力 未来不会通缩

  1。 中国经历过的高通胀

  90年代中期以前的高通胀存在经济供需和体制过渡等多重因素。80年代到90年代初,国内物价从管制转向放开,叠加信贷投放和固定投资过热冲击,出现过几轮高通胀。1985、1988、1994年CPI同比分别达到9.3%、18.8%和24.1%。而随着经济体制逐渐完成过渡、价格放开基本完成,95年之后CPI同比持续回落到正常区间。

  此后在2004年、2007-2008年、2011年我国又经历了三轮CPI同比5%以上的高通胀时期,这三个阶段PPI也都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此外,在2016年PPI出现了大幅攀升,但同期的CPI维持低位,呈现分化态势。

  1.12004年: 短暂但全面的高通胀

  2004年的高通胀表现为CPI和PPI同步上行,但持续时间相对短暂。03年11月起我国CPI同比快速走高,并连续三个月升破3%,04年3月后CPI再度加速上涨,同年6月同比达5%。但这次高通胀来得快、去得也快,CPI在5%及以上的区间仅持续4个月,同年11月就回落到3%以下。

  04年非食品CPI和PPI的持续回升是高通胀形成的基础,而食品价格大幅波动促成了通胀的快速冲高。随着经济从02年的通缩中走出,PPI 与非食品CPI同比早在03年初就进入上行通道,整体通胀持续回升。而03年4季度食品CPI开始加速上涨,04年4-10月同比高达10%以上,推升整体通胀。04年10月之后,随着食品价格回落,虽然非食品价格仍保持稳定,但整体CPI同比也回到了3%以下的温和区间。

  从成因来看,一方面,前期投资和信贷过度推升了整体通胀水平。由于接连遭遇02年的通缩和03年的“非典”,国内政策刺激力度加大。但后续出现了货币投放过多的问题,从02年初到03年末,我国M2余额同比从13%大幅上升到20%,而M2/GDP也从140%提高到160%。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也产生过热的迹象,03和04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同比保持在28%附近,创下94年之后的新高。

  前期的货币超发使通胀大幅上行具备了条件,投资过热则直接拉动了上游商品价格。当时国内经济过热,叠加原油、铁矿石等进口大宗商品也在持续涨价,内外部因素共同对下游价格产生传导,因而PPI和非食品CPI持续回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