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2019股市展望> 股市资讯

广发策略戴康:预计19年至少有2.5万亿元的额外财政空间

  (2)财政收入下滑导致赤字率攀升,约束财政支出空间

  里根减税对财政收入端的冲击叠加政府同期对于财政支出(尤其是国防开支)的投入高企,美国赤字压力连续攀升。美国里根总统上任以来,一直大规模扩张军费支出,国防支出绝对额及占整体财政支出的比重均显著提升,收入压缩与支出扩大使81-92年的美国财政赤字连续扩大。后期里根政府试图通过政府采购提振实体经济复苏,但受赤字压力所限未能如愿。

  撒切尔减税政策后,英国财政赤字短期内迅速扩大,赤字规模在79-84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受益于撒切尔政府减税同期进行的国企私有化、收缩社会福利开支等多项政策,英国在结构性减税10年后成功实现财政盈余。但短期来看,减税政策后几年间英国财政赤字迅速扩大,1979年至1984年,英国财政赤字规模扩大了13亿英镑。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减税,在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造成财政赤字上行压力。美国财政赤字自2015年以来不断扩大,2018财年(17.10.1至18.9.30)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约7790亿美元,创2012年以来新高。2018年7月18日,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白宫年中预算报告推测,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在2019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参众两院税收联合委员会此前预测,未来十年,减税法案将让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增加1.46万亿美元。

  3减税政策的可行对冲——“开源节流”

  事实上,各国政府在推进减税的同时,也采取了其他“开源节流”的举措,来应对财政收入的下滑,以及弥补赤字亏空。

  3.1 开源:政府举债、结构性减税、国企的第二财政作用期

  (1)第一个可行思路是增加政府举债

  里根政府就曾通过大幅增发国债以应对财政赤字。“里根新政”时期推行大规模减税为主导的宽松财政政策,为了同时保持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只好通过大幅增发国债来弥补赤字,先后16次上调债务上限,使美国债务上限从9850亿美元提升至28000亿美元,同期国债占GDP的比例也出现大幅攀升。

  而在当时美国大幅发行国债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债券供给大幅增加而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压力,美国当时的国债收益率仍在下行。究其原因,在于美元作为全球化的货币,美国国债也是面向全球市场发行,全球市场容量较大,且当时美国债券购买者对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也较强。

  借鉴里根减税的经验,特朗普也希望通过政府加杠杆对冲财政收入的下行,近期美国财政部也表示债券发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2018年10月,美国财政部预计2018年发债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远远超过2017年5460亿美元的水平,为2010年以来最高规模。

  但目前美国的债务形势已不具备里根时期较大的回旋空间,中期内财政赤字承压,联邦债务继续扩张空间较小。里根任职期间,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仅在30%的低位,因而当时里根政府可以大量发行国债支持其减税与扩大军费开支并举;而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占比已经大幅飙升至90%,目前美国“债台高筑”的形势决定了特朗普政府大幅增发国债的空间较为有限。

  (2)第二个可行思路是实行有保有压的“结构性减税”

  1982年起里根政府采取结构性增税措施进行对冲。里根政府先后出台了《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1982)、高速公路税收法(1982)、社会保障修订案(1983)、铁路退休税收法(1983)、削减赤字法(1984)、综合预算调节法(1985)等实行税收增加。如1982年的《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提出:增加国内产品税与就业税、撤销、减少对耐用品在加速折旧上的优惠、加强税收征管、增强最低限度税。1986年的税收改革法案也体现出了结构性增减税和调整的特点,如在降低公司税率的同时,取消了一些税收抵免政策,修改了1981年法案中提出的“加速成本回收制度”。

  撒切尔减税过程中也通过结构性地对酒类、烟草、汽油等消费税加税,来对冲削减收入税、所得税带来的财政压力。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任来推行《刺激预算法案》,其中曾明确削减收入税、所得税的原则,这两大类税种也是减税的重点,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但自81年以来英国政府对消费税的征收却明显上升,对于酒类、烟草等消费品,以及汽油的消费税征收税率上调,使税收总收入不降反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戴康的策略世界 作者:戴康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