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2019股市展望> 股市资讯

姜超:2019年债市最确定、股市弹性大、房地产谨慎投资

  姜超:客观来讲,2019年的经济应该还是会面临调整压力,从内外形势看,经济增速的压力客观存在。但对资本市场,反倒充满希望,因为回顾2018年股市全年,压力比较大,但是2018年债券市场却是一轮比较大的牛市,这背后就在于2017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其实是改变了货币超发的机制,货币超发结束以后,通胀压力得到趋势性的缓解,随着通胀的回落,利率中枢趋势性下行,这是一个新的模式,所以债券牛市是一个开始。

  再看股市这一块,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就是市场底、基本面底,是不是经济回落,企业的盈利是否还会有压力,看一下海外会有一些启发。比如说,日本经济在过去10年的名义值就增加了百分之十几,但是企业的盈利翻了三倍,可见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速是两件事。这一次我们不是通过基建、地产去刺激经济,会更多用减税等政策,今年两次比较大的减税,减税规模大概在7000亿元。估计未来政府还会有新一轮万亿级别增值税减免的政策出台,可能整个减税规模会在一万多亿元,可以大幅帮企业节约成本。

  另外在收缩货币以后,通胀率是趋势性的下降,油价从70美元/桶跌到50美元/桶,每桶跌了差不多20美元,中国每年进口石油30多亿桶,算下来成本可以节约700亿美元,约合5000亿人民币。而且利率如果是趋势性下降,最终企业的财务成本也会有明显的节约,因此经济增长确实会有压力,但不代表企业盈利就会出现大幅下滑。中国经过这一次经济出清以后,反而可能未来会迎来一个比较稳定的盈利增长模式,其实是充满希望的模式。

  第一财经:11月CPI同比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至2.2%,PPI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0.6个百分点至2.7%,环比涨幅由正转负为-0.2%。你 如何看待通胀今年与未来的走势?PPI走弱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有通缩风险?

  姜超:这个说法还是有一点差异,11月CPI是2.2%,同比还是正增长,只是同比涨幅比10月份降了0.3%,而PPI也是一样,PPI是2.7%,回落了0.6%,但其实还是一个正增长。今年10月份以后,油价跌了接近30%,国内钢价也几乎跌了20%,所有这些下跌还没有体现在目前的PPI变化中,我们预测到今年12月, PPI同比增幅会从2.7%降到1%以下,而明年的PPI可能全年都会出现负增长,所以PPI层面来看,通缩的风险明年会再回来。

  CPI可能会好一点,预计明年会降到2%以下,应该还是在1%以上,还是处于低通胀的区间,因为它低于3%的目标,但是如果把整个CPI和PPI加总来看,综合物价压力可能会降到0以下,明年通缩风险应该会大于通胀风险。

  2、潜在通缩环境下实物类资产失去大的配置价值

  第一财经:今年利率债的表现在大类资产中较为优秀,可否请你梳理一下这其中的原因?明年债券市场又有何投资机会?

  姜超:今年前10个月利率债在债市中表现最好,明年信用债相对会优于利率债,因为债券的牛市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国债收益率下降非常明显。最近政府已经开始出手去缓释信用风险,比如让商业银行去支持民营企业。普惠型的减税政策,比如增值税如果能减掉一万亿,增值税里面60%都是民营企业缴纳的,这样可以帮民营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也可以改善大家对中小民企信用风险的担忧,明年信用债因此值得期待。

  第一财经:就国内市场而言,综合比较股市、楼市、汇市,怎么看 2019年大类资产的配置策略?

  姜超:货币的增长非常非常重要,过去10年,中国的最佳配置不是股票,不是债券,而是房地产,通常称之为实物类资产。股票债券是金融资产,过去10年,实物资产整体优于金融资产,背后是广义货币增速平均15%,货币超发以后,整个是通胀的环境,通胀预期下,实物资产是可以保值的。

  但在过去两年,下决心金融去杠杆,我们收缩了货币,所以货币增速是趋势性的下降,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风险。所以在这种类似于潜在通缩的环境下,没有特别大的涨价预期,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大的配置价值,房地产相对而言比较谨慎。

  金融资产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回报,比如说债券有票息,稳定收益的股票也有股息,通缩或者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债券和股票还是有相对优势的,金融资产整体优于实物资产,这是第一个判断。

  另外,金融资产里有一个结构分布,债券是有明确收益的,利率下行其实是因为通胀回落,对债券市场直接有利,所以债券2018年是一轮大牛市,2019年可能也没有结束。但是对股市,目前大家分歧比较大,因为股票不像债券,股息是波动的,会受到经济回落的影响,从估值来看对股市有利,但是从盈利来看对股市不利。利率下行对股市肯定是有利的,但大家对盈利下滑的担忧也是合理的。这一次如果通过减税来应对经济下滑,企业的盈利下滑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综合来看,对股市来讲也是一个好事情。明年的排序就是债市最确定,股市的弹性最大,因为它有一个超预期的减税可能性,对实物类资产比如房地产,我们相对是比较谨慎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