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股市首席官

广发策略戴康:成长股“反转”条件基本成熟 迎来战略机遇期

告摘要

   前言:战略转向,看多成长

  过去我们始终对成长股持有较谨慎的看法。今年2月初以来,我们战略性转向看多成长股。2.10周报指出,业绩“炸雷”之后创业板将继续上涨;3.7《金融供给侧慢牛—19年2季度A股策略展望》提出成长“四位一体”底部特征均已出现—盈利底+流动性底+科创周期+并购周期。

  由“破”到“立”,成长股迎来战略机遇期

  最高层推动新经济“宽信用”体系,“金融供给侧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旨在打通新经济“宽信用”渠道,将从分母端驱动估值抬升。其中,高质量发展、科创+并购周期启动、广谱利率回落,将显著改善科创、小微、民企等真成长的盈利能力、风险偏好以及流动性环境。

   A股复盘:成长股“反弹”和“反转”有哪些异同?

  回顾成长股15年“股灾”以来3轮“反弹”以及A股历史上3轮“反转”:(1)成长行情多发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在转换期内,成长多“反弹”;完成转换前后,成长会“反转”;(2)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是成长行情的必要条件;(3)新经济政策是成长“反转”的关键“催化剂”;(4)上一轮并购周期下半场成长“反弹”,新一轮并购周期初期成长“反转”。

   海外比较:“科网泡沫”后,美日韩成长股从“反弹”到“反转”

  “科网泡沫”破灭后,美日韩成长股均经历从“反弹”到“反转”:(1)“盈利底”是“反弹”与“反转”的分水岭;(2)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是“反弹”的基础,持续、大幅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是“反转”的基石;(3)“政策底”逐步夯实是“反弹”到“反转”的“催化剂”;(4)商誉出清、新一轮并购周期启动、美日韩成长“反转”。

   和18Q1“反弹”相比,19Q1成长股“反转”条件基本成熟

  对比18Q1,当前成长股基本面更健康、风险偏好上行空间更大、流动性环境更宽裕、上涨结构更积极,呈现出“反转”初期普涨的特征。

   战略转向:成长底、科技牛

  我们构建“四位一体”成长股底部框架:盈利底+流动性+新经济政策(科创周期)+并购周期。18年成长股“盈利底”没出现,科创和并购周期未启动,我们连续第三年对成长股谨慎;19年我们战略性转向看多成长股,“四位一体”底部框架全部满足,成长股中期底部已经出现。

  ●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回落超预期;“宽信用”政策力度低预期;海外风险超预期。

  报告正文

  前言:战略转向,看多成长

  我们在18年发布了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两个市场对比报告《从02年纳斯达克看当前创业板》(2018-5-25),报告聚焦纳斯达克“后泡沫时期”,全面对比了“科网泡沫”2002年触底前的市场特征,从而认为18年的创业板还不具备走出“反转”行情的条件。

  今年2月初以来,我们战略性转向看多成长股。我们在2.10周报中指出业绩“炸雷”之后创业板将继续反弹;在2.17《成长股会重现18Q1的行情吗?》提到当前成长股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对更优;在2.22《商誉索冀,创业板“盈利底”在何方》提示18Q4创业板盈利见底; 在3.7《金融供给侧慢牛—19年2季度A股策略展望》中提出成长股“四位一体”底部框架,认为当前成长股已经满足底部特征,具备从“反弹”向“反转”切换的动能。

  本报告中,我们进一步总结A股历史上成长“反弹”+“反转”的经验,对比“科网泡沫”破灭后美日韩 等发达经济体成长股“反弹”→“反转”的过程,构建并完善“四位一体”成长股底部框架。

  决策层由“破”到“立”推进新经济“宽信用”体系,成长股迎来并购周期+科创周期“双驱动”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成长股“四位一体”底部特征均已出现,科技股牛市正式开启——

  (1)相对盈利:成长股“盈利底”确立,相对主板盈利增速逐季抬升;

  (2)流动性:新经济“宽信用”,广谱利率回落,科创、小微、民企受益;

  (3)并购周期:并购重组政策转向宽松,成长股并购增速转正;

  (4)科创周期:新经济“宽信用”体系开启新一轮科创周期。

  注:“科网泡沫”破灭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受影响最大,而对美国市场依存度极高的日本、韩国的新兴产业(小盘股)也同样受到很大冲击,在“科网泡沫”后,日韩成长股也同样经历了从“反弹”到“反转”的过程。而中国、欧洲等国的新兴产业对美国市场依存度相对较低,其成长股在当时所受影响也相对较轻。

  1由“破”到“立”,成长股迎来战略机遇期

  1.1 “破”而后“立”,最高层推进新经济“宽信用”体系

  我们观察到18年末至19年初,政策基调进一步转向,推进新经济“宽信用”体系的搭建,从促进广谱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提升两方面对A股估值形成正向推动。

  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信用配置结构的失衡。为应对08年金融危机,“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使得中国的信用错配问题越发严峻: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地产、基建等传统周期行业,间接融资占比过大,信用资源配置效率偏低。

  先“破”后“立”,最高层“三位一体”推进新经济“宽信用”体系。(1)“先破”——13-18年的实体和金融去杠杆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压缩传统信用结构; (2)“后立”——18年末开始习总书记先后提出的民企“纾困”、金融供给侧改革、科创板,则是从信用的需求、供给和媒介出发,“三位一体”构建新经济“宽信用”体系。

1 2 3 ... 11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戴康的策略世界 作者:戴康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