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女主播下嫁上海地产大亨 女给商家差评收到寿衣 实拍不堪入目扫黄现场|图 网友爆可口可乐爆瓶|图 二车相撞马自达骑上隔离带 夫妻怒杀精神病患儿抛尸 10岁女孩半年窃得几十万 男强扒43路公交行进200m 沪地铁票价暂不分时优惠 摄影师暗拍4地"陪唱女" 美女微博自曝最挑逗黑丝 宝山惊现割喉女尸 猥亵女老外获英使馆帮助 特大暴雨冲垮平江大桥(组图) 8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当前位置: 证券> 导航> 要闻
【浏览字号:
小反抽能否引发大反攻 人民日报详解A股真正利好
http://rich.online.sh.cn 2012-05-16 08:50 [来源]:证券之星

  ===本文导读===

  【无视利好】人民日报:市场开始患上“降准”麻木症 何为市场真正利好

  【今日消息】四大行5月前两周贷款几无增长 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监管层五大措施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市 长期资金入市望成股市稳定器

  沪深300ETF效应显现 A股持仓账户下降与行情背离 巨无霸噩梦再现?

  【走势分析】乐观派:罕见信号或暗示短期见底A股三大特征暗示反弹在望

  谨慎派:尾盘强势略嫌被动 暂持股观望弱政策或致红五月预期落空

  ===全文阅读===

  市场开始患上“降准”麻木症

  “三驾马车”疲弱不振,货币政策独木难支

  央行上周末突然宣布将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降准”的利好消息却未给充满期待的投资者带来惊喜,本周一A股市场在高开之后随即一路走低,两市最终收跌,周二股指继续维持弱势。曾经屡屡奏效的“降准”利器此次为何失灵了,市场为何对“降准”反应麻木呢?

  股市对“降准”变得麻木

  本应带来利好效应的“降准”政策,A股市场在本周一却走出了与之相反的走势。沪深两市在双双跳空高开之后,随即快速回落,虽然金融和地产板块对“降准”利好作出了反应,但沪指在券商等板块回调的带动下持续向下调整,并跌破60日均线,最终以微跌报收。

  事实上,从去年11月份至今,央行在此轮“降准”周期内已经先后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此次消息公布后市场却以高开低走相回应,“降准”的不给力,在A股市场的直接反应就是沪指高开后上涨只维持了20分钟。去年11月30日首度降准50个基点后上证指数反映强烈,上涨2.29%,而今年2月18日央行再度宣布“降准”50个基点后,上证指数随后微涨0.27%。央行连续三次“降准”,市场反应却每况愈下,“降准”这一释放市场流动性的利多手段正在失效。

  此次“降准”不仅难以提振股市,对楼市的正面影响也很有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微调使得资金面更加宽松,在理论上对于房地产市场是利好,但是在中央要求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前提下,信贷资金的投向会被严格限制,不一定能流入到房地产企业,因此未必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

  内需不振打击市场信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对此次央行“降准”反应麻木呢?分析人士表示,基本面才是决定股市的最根本因素,弱于市场预期的4月份经济数据打击了市场做多的信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从央行刚刚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看,4月新增信贷数据最大的特点是中国经济需求低迷进一步凸显,不但新增贷款大幅回落,环比少增3282亿元,增幅创年内新低,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这反映出未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都不足。外需依旧不振,内需开始乏力。

  “虽然央行日前再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这无法改变‘债务紧缩需求’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最近出炉的4月宏观数据略显揪心,从外贸到工业、投资和消费均不理想。内需不振拖累中国经济仍在下行趋势中运行。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如果经济减速仅仅是因为银根偏紧,而社会的实际需求依然旺盛,那么只要出台有关释放流动性的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拉动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和出口都不行,也就是社会的实际需求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只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不会有太直接的效果。

  保增长不能仅靠“降准”

  面对并不乐观的宏观经济数据、实体需求的持续低迷,仅仅依靠连续“降准”这一数量型工具似乎难以应对,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再次升温。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在当前投资减少、企业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全社会的有效信贷需求在减少,即使不“降准”,当前流动性状态也并不构成信贷增长的障碍,因此降息意义更大。

  但是,货币政策放松能解决当前的困局吗?对此,张茉楠表示,目前宏观经济的真正矛盾是在于如何提升并满足需求端——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这恐怕难以仅靠数量型工具所能解决。如果过度依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放松等数量型工具,不但会为未来埋下通胀隐患,还可能导致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表示,中国经济归根到底,是要靠企业自身的进步,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发展企业,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像前些年那样,只靠大规模刺激货币政策,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太松,后续调控力度也不会太大。

  张茉楠建议,在外需严重低迷、成本上升压力难以有效化解、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宏观环境下,国家更需要大规模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结构性政策,方会在需求端起到真正刺激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小苑)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选稿]: 龚怡伟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2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