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要闻

每月花5万,我在新加坡当陪读妈妈

    这也让新加坡教育极早进入“分流”模式。夸张的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分流,就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进入学术类大学。虽然过程中有多次机会考回为学术准备的道路的机会,但难度确实随着孩子长大在递增。

    全球生育率走低前提下,新加坡通过低龄留学和友好的陪读政策吸引年轻外来人口。

    新加坡宝妈联盟董事经理邸天雄告诉虎嗅,新加坡陪读签证政策允许3~16周岁的孩子申请学生签证,同时,女性直系亲属(母亲、外婆、奶奶)中的一位可以申请陪读签证(1年期,到期可以续约更新)。

    因此,“陪读妈妈”这个规定了特定性别的称谓,看似刻板印象,实际上却极为准确。

    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往往选择在国际学校过渡,并每年参加政府学校的入学考试。政府学校的门槛不低,且有严格的籍贯配比,留给国际学生的名额不多。

    很多孩子离开新加坡的家长,都是因为没能考进政府学校。中国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条件并不差,如果没能进入新加坡政府教育体系,中产父母们往往不甘心,因而选择去欧美或者回国“卷”。

    Kathy 梳理的新加坡教育体系信息

    Kathy 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新加坡时,正值某一次教育改革。女儿B考的是中学一年级,那一年,全新加坡参加考试的500位国际学生中,仅录取了20人,后分散于各个政府中学当中,录取率低至4%。弟弟C参加的是小学三年级入学考试,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录取率在15%左右。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