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首席观点

中信证券明明:中国央行目前不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银行信贷机制

  量化宽松能够为银行注入充裕的流动性,对银行信贷业务起到刺激作用。无论央行用基础货币向银行还是非银机构购买资产,这些基础货币最初都会以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的形式存在,能够使银行流动性保持充裕,刺激银行增加贷款。如果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损失了部分资产,那么银行可能会收缩信贷或者被迫将一些流动性较差资产变现来度过危机,量化宽松带来的大量流动性补充同样能够避免银行的这些损失。

  中国当前会走上量化宽松之路吗?

  通过对各国量化宽松之路的探讨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在利率政策仍然有效的前提下,我们预计中国短期内不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银行,贷款融资占社融总量的67%。所以,目前的货币政策更多体现结构性特征,并以此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投放信贷。

  量化宽松并非万能,它存在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一国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取决于生产能力。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量化宽松只能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名义变量无法左右长期经济增长。从日本的量化宽松之路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已经无法维持生产力的持续增长时,即使通过不断加码的量化刺激,效果也仅是昙花一现。这与我们熟知的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用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的原理相同,在高通胀的预期下,想要维持低失业率和高产出,需要用更快的速度提高通胀。美国的通胀率在70年代末达到13%,为了使经济回到正轨,美国经历了痛苦的高失业时期。同样道理,量化宽松在长期也只能是一个货币现象,仅仅依靠债务的加速扩张刺激经济,缺少基本面支撑的繁荣,在债务周期的顶点,债务出清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

  量化宽松是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而非精准调控机制。它的潜在风险虽然还未显现,但理应受到关注。一是量化宽松维持的长期低利率会导致银行利润受损,并减少其识别和冲销不良贷款的动力。二是低利率环境使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为了兑现收益率承诺而转向风险更高的长期限资产,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在稳定的金融市场中,这对经济可能是一个利好,但是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这些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损失。三是如果大规模资产购买过度推高价格,脱离基本面形成资产泡沫,这些资产价格可能有突然下跌的风险。四是如果央行长期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那么它的独立性可能逐渐受到影响,沦为政治工具。

  中国目前没有必要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2018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于去杠杆节奏过快导致的融资渠道的迅速收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是关键。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手段有很多,量化宽松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银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解决银行信贷三大约束:资本不足、流动性短缺和利率传导不畅。去年以来,央行出台多项举措支持民营、小微融资,包括多次降准和TMLF等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创造CBS工具助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一级资本等。总体上看,货币政策的传导已经出现边际改善,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加。

  中国的利率调控空间仍在,货币政策工具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是大方向。从各国经验来看,量化宽松是在利率政策失效后,用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衰退。中国的政策利率,如MLF的操作利率为3.3%,距离零利率下限还有相当的距离,利率型工具仍然有效。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弊端很多,最大的问题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常常是政策制定者拍脑袋的结果,有时也会存在道德风险。价格型工具在市场机制正常的情况下比数量型工具要好,因此没有必要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来影响经济。

  量化宽松存在推升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在美国和日本实施量化宽松之前,股票、房地产价格全面超跌,量化宽松的目的之一是将这些资产价格恢复至合理水平,从而实现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的修复。在中国,不同资产的价格分化很大。房地产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升投机需求,使房价面临上涨压力,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加强调控力度,扭曲和错杀更多的合理居住需求呢?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11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