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科技创投

非票房收入成电影行业新增长点

  12月10日,上海电影召开了2018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签订重大影院广告项目合同的议案》,同意与优幕广告签订《影院广告项目合同》。公告称,合同的履行对自2019年起合同期内各年度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将产生积极影响。

  从2019年起的5年时间里,与优幕广告的合同将给上海电影每年提供超过1亿元的映前广告收入。

  对电影行业来讲,一部电影的收入包括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600亿元大关,在票房收入节节攀升的同时,包括映前广告、阵地广告、爆米花等卖品收入、电影衍生品收入在内的非票房收入也在迅速增长,成为电影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映前广告收入

  持续稳定增长

  优幕广告为分众传媒下属的全资控股公司,系分众传媒旗下专业的广告代理公司,其影院广告业务已覆盖全国数百城市,是国内主要的影院广告代理商之一。

  公告显示,优幕广告(甲方)购买上海电影(乙方)合作影院所有影厅合作期间所有播映影片所有放映场次的影院银幕映前广告独家招商权、发布权及贴片广告独家结算权(包括胶片和数字影片),利用甲方的客户资源优势,在乙方的影厅进行稳定和长期的广告发布。

  合同期内,双方还将进行相应广告资源的合作。甲方将为乙方提供包括母公司分众传媒所持楼宇电梯广告等在内的广告渠道资源,为乙方影院及影片提供宣传支持。合同涉及的乙方已开业合作影院五年合作总金额共计7.15亿元。

  在电影映前广告市场上,分众传媒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分众传媒2018年半年报显示,影院媒体业务共实现扣除增值税后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约18.89%,约占2018年分众传媒上半年总收入的16.82%。

  影院密闭舒适的环境、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大银幕和震撼的音响效果带来的影音效果满足了受众的视听体验,吸引受众眼球使其更愿意投入观看广告内容。公司与影院合作的模式为购买影院映前广告全部或部分时段的招商权和发布权、购买贴片广告的独家或非独家结算权和发布权、或几种方式组合。

  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广告收入是电影非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映前广告作为广告收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2016年,电影映前广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3%,增长十分迅速,2017年已经达到了35.2亿元的市场规模。电影界业内目前预测,在2020年映前广告规模将达200亿,可见未来电影映前广告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事实上,目前映前广告的主要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的影院,不少三至五线城市的影院映前广告并不多,未来在院线渠道不断下沉的趋势下,也将为各院线公司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从而强化电影非票房业务的发展。

  非票房收入

  增长空间可观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冯伟在今年参加东方明珠组织的5G+8K产业沙龙对话时说,整个电影产业处于变革之中,电影是技术的产物,DVD和蓝光时代,一部电影的发行收入占50%,票房收入只占15%,非票房收入占大头。现在受互联网的影响,电影的发行收入下降,非票房收入则不断上升。美国电影有内容保护,之前公映6个月之后才能发行DVD,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受盗版冲击,基本上没有正版发行收入,以前100%靠票房,现在非票房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影院票房收入占90%,而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中衍生品收入占比高达70%。所以,影院的非票房收入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卖品收入、衍生品收入、场景娱乐营销到影院广告收入等都能帮助影院提高盈利。

  从中外影院非票房收入营收占比来看,中外影院的非票房收入占比差距较大。国外知名院线公司Cinemark、Regal和AMC的非票房收入的营收占比均在30%以上,而国内除了万达电影以外,其他公司的非票房收入营收占比均在30%以下,且绝大部分的占比在20%以下。

  横店影视董事长徐天福曾透露,相对于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国内非票房业务的增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城市都还存在人口红利,并且打造高科技及多样化场景消费是横店影视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之一。

  目前,我国电影非票房业务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据统计,我国非票房市场规模仅占电影产业规模的10%左右,而人均非票房收入在7元左右。相较于美国电影市场中衍生品收入占比高达70%,我国电影产业非票房收入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观影人次的不断增长,预计非票房市场规模也将不断增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晓晖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