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科技创投

逐鹿金融科技 API能让银行逆袭吗?

  若想成为金融科技战场上的主力军,商业银行需要一次逆袭。从近期的动作看,将金融业务API化,搭建开放平台,将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向金融同业、企业客户输出、共享,将场景金融融入互联网生态是不少银行的最新尝试。

  输出产品和技术

  在上周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举办了一场“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分论坛,再度将金融科技这个并不新鲜却充满发挥空间的话题推向关注焦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认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有望破除金融发展瓶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同时,金融科技还将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重要的民生领域。

  而在收获这些利好之前,首先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作为金融业的老大哥,眼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战力要落后于互联网企业。虽然在经历了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移动银行后,商业银行现已全面步入金融科技驱动的4.0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也成为众多银行的转型突破口,但在当前小额高频的消费金融环境下,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早已将业务触角渗入到传统金融领域,不仅通过线上支付业务打通了“存、贷、转”等基础金融服务,消费场景更是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融资脱媒和支付脱媒蔓延的状况持续。

  若想成为金融科技战场上的主力军,商业银行需要一次逆袭。从近期的动作看,将金融业务API化,搭建开放平台,将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向金融同业、企业客户输出、共享,将场景金融融入互联网生态是不少银行的最新尝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浦发、建设、招商、平安、众邦等多家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以塑造全新银行业务模式——API Bank。

  API Bank即无界开放银行,通过API架构,银行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的局限,开放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形成各种跨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各类金融需求。今年7月12日,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之后多家银行纷纷跟进。

  从模式上看,这是一种金融服务能力的开放。开放对象为流量场景,将产品以API(应用开发界面)等形式嵌入到各个场景中,本质上属于一种新型的获客和引流模式。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如浦发银行推出的API Bank,将“支付、权益优惠、积分”等金融产品和“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服务能力封装,开放给各类APP场景。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使用者角度,通过这项新的业务模式进行网上消费时,比如在旅游网站上订购机票,支付时不需要再切换到银行的APP应用,通过API可以直接获得银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险权益等服务。此外,除了传统金融服务,银行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也在开放平台上进行输出,如通过API Bank,封装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新型服务接口。

  由于这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量与获客问题,正为银行所青睐。前不久,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黄炜表示,目前正与央行一起制定API Bank的规范。

  “一拍即合”有点难

  其实,面对几家互联网巨头愈发激烈的竞争,零售获客和经营难题已经困扰银行业许久,单靠一个银行账户就能留住客户的时代已成过往。如果这种获客新模式得以推广,银行将很有可能夺回主动权。为此,银行也开始放下身段,敞开大门,寻求和科技公司、流量方的合作,将数据和产品输出。但在合作这件事情上,毕竟是双方面的,银行愿意开放,也要有人“买账”才行。

  以往,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是传统的甲方乙方合作模式。现在,银行虽然改变了高高在上的心态,主动开放接口、寻求合作,却也面临不少挑战。“站在商业的角度,连接者并不好当。”薛洪言认为,从产品功能的角度看,“连接”属于工具属性,关键看能为合作伙伴带来什么商业利益。比如,微信、支付宝、百度和头条相继发布小程序,要做互联网领域的连接者,大家看中的并非小程序本身,而是小程序背后的优质场景和诱人流量。就银行而言,开放API接口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吸引到合作伙伴。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很多银行都已和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牵手互联网巨头(BATJ),共建统一的金融大数据平台,也有金融机构建立了相关风险投资基金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资金,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认为,金融科技带来的重大冲击是让闭合的传统金融体系逐渐走向开放的产业链生态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将成为金融产业链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双方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双方仍然需要应对来自文化、监管、商业模式、系统等各方面的挑战。

  薛洪言也举例称,以典型的消费金融产品来说,资产(客户&流量&场景)、资金(金融产品)、风控(科技)三类核心资源,按照稀缺性排序,资产>风控>资金,因此,资产获取能力才是做行业“万能连接器”的前提。但对大多数银行而言,资产获取能力恰恰是短板,想要凭借同质化的资金(金融产品)搭建开放平台,为“冗余”的资金寻找优质资产。在他看来,开放的精神应该提倡,但这只是开始,如果业务本身并没什么竞争力,开放API接口后,依然不会有竞争力。

  (文章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