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基金> 基金论市
【浏览字号:
任泽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到来
http://rich.online.sh.cn 2016-05-19 09:50 [来源]:东方财富网

  图13:中国城镇化进程

  资料来源:联合国

  1.9.人口向东南沿海迁移,近年由于产业转移开始出现向中部回流,东北地区人口出现流出

  城市化的自然规律就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近年由于产业转移开始出现向中部回流。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长81.03%。这主要是多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图14:中国县域城镇人口变动示意图(2000-2010)

  数据来源: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

  2人口与经济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的历史性转折

  2.1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从刘易斯式增长到内生式增长

  人口经济学是人口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关于对人口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马尔萨斯式增长,代表作为1798年《人口论》,强调人口是经济增长的消极因素,认为食物以自然级数增长而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人口无限制地增长将最终导致贫困,陷入“低收入贫困陷阱”,否认技术进步的可能,这类增长适用陷入低收入贫困均衡的经济体;

  第二阶段为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代表作为1954年《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认为随着现代经济部门的扩大,在不需要提高工资水平的情况下,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逐渐转移到现代经济部门,形成一个二元经济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超过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并引发工资水平提高,迎来刘易斯转折点,这类增长适用于追赶经济体;

  第三阶段为内生式增长理论,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强调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这类增长适用于处在技术前沿的高收入低稳态增长经济体。

  因此,当人口红利消失以后,经济增长必须转向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

  2.2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红利渐逝、城乡转移和刘易斯转折点

  人口因素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包括供求两端,供给端主要人口红利和城乡转移,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正是这两大因素的叠加,需求端主要是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1、人口红利渐逝。所谓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是指由于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效应。人口红利理论最先由Bloom

上一页 1 ... 5 6 7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作者]:任泽平 [选稿]:赵瑜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