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观点

海通宏观姜超:中美企业研发差异在哪里 提升研发路在何方?

2018-05-30 10:38:11

  3。 中国企业:提升研发路在何方?

  中国企业提升研发,路在何方?提升研发强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依然有迹可循。以下我们回顾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试图寻找答案。

  3.1 美国经验:鼓励创新放松管制

  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强度20年翻番。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经验。以医药制造行业为例,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统计了1975年以来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过去40年间整体处于上行通道,从78年8.5%的历史低点一路上升至16年的20.4%。其中80-90年代是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强度的快速上行期,20年间研发强度翻番。这主要得益于:

  1)技术创新浪潮,包括DNA重组和遗传工程学的重大发展,以及药物科学家们提出的“以设计获得发现”的新主张,后者使得新药发现模式从“随机试错找抗病活性分子”升级为“设计理想分子+寻找匹配物质”,而这主要依赖于光谱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商业化浪潮,80年代,里根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商业发展,医药领域中,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尤以《贝赫-多尔法案》和《斯蒂文森-魏德勒法案》为代表,后者规定大学和小公司有权为得到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然后将这些垄断性专利让渡给制药公司。这极大地推动了新生的生物科技行业及大型制药公司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放松管制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资本市场展露无遗。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医药类上市公司数量从88年的38家扩容至16年的504家,研发支出规模从88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17年的1052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研发投入强度从88年的7.6%持续上升至17年的49.4%。电子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扩张,上市公司数量从65家扩容至505家,研发支出规模从118.6亿美元飙升至1593.9亿美元,研发强度也是从9.1%上升至15.4%。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于博 陈兴 责任编辑:赵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