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海通证券:经济虽低迷融资大幅飙升 资金流向房地产

http://hot.online.sh.cn 2016-09-13 09:33 稿件来源:海通证券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摘要: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但货币供给增速依然偏高,社会融资也不低,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儿了?货币在实体经济中是如何流动的?当前的融资结构又能否持续?本专题逐层来探索这些问题。

  经济虽然低迷,融资大幅飙升。货币供给:方式大转变,增速仍不低。15年以来,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外汇占款减少影响,我国的基础货币整体是在收缩的,央行为保证市场足够的流动性,取消了存贷比限制,同时不断降准,货币乘数大幅飙升,M2增速依然偏高。货币供给的另一个特点是,M2和M1剪刀差不断扩大,单位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 货币需求:经济虽低迷,融资却高增。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从14%飙升至16%的高点,之后虽然回落,但与经济增速比依然不低。政府和企业债券净发行规模从每月5000亿左右的水平,飙升至当前的1万亿以上。所以我国整体的融资规模是在放量增长的。 既然经济很低迷,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了?

  部门分化:从居民到企业,政府加速负债。居民部门加杠杆,资金流房地产受地产销售端火热带动,居民购房热情高涨,杠杆率大幅提升,贷款余额增速达到20%,其中的中长贷(80%以上是房贷)增速超过30%。与此同时,居民存款总量增速呈下降趋势,且活期升定期降。而理财、股票“风光”不再,不能解释居民存款增速低迷,购房火热才是主因。 企业融资需求弱,存款飙升贷款下降。15年以来企业贷款增速一路下行,今年上半年首次跌破10%,工业企业更是首次跌破3%。尽管产业债净发行规模大幅飙升,但难以掩盖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另一方面,企业存款增速一路走高至当前的17%,其中房地产企业贡献最大。所以房地产销售火热是居民部门贷款升存款降、企业部门贷款降存款升的重要原因。 稳增长压力大,政府部门加杠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快速加杠杆,去年初至今广义的政府债务率已经提高了9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当前加杠杆的速度持续下去,以后每个月政府的债务率就能提高近0.5个百分点。

  地域分化:放贷能力增强,一线地产吸金。存款口径调整,提升一线放贷。14年底央行宣布将同业存款算作一般存款,再加上75%的存贷比限制被取消,一线城市银行放贷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其它城市存款在15年也上台阶,但幅度有限,贷款增速也几乎无太大变化。 地产炒作热点,吸金能力超群。全国性的地产周期见顶,而一线城市集中的工作、教育、医疗等资源优越,且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也是城市化的历史规律,所以在资产荒背景下更容易成为地产炒作的热点。一线城市房价大幅飙升其实更多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从存贷款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存款增速已大幅降低,且远低于贷款增速,意味着银行放贷能力在减弱,也预示着地产价格面临调整的风险加大。

  繁荣难持续,货币难宽松!就公共部门而言,虽然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政府债务率并不高,但以如此快的速度加杠杆将大大透支未来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也很容易陷入发达国家那样的财政困境,带来很多长期隐患。 就私人部门而言,当前的货币流动主要受房地产市场的主导。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没有永涨不跌的房价,这也决定了当前的货币流动结构和流向难以长期持续。而国际上历次地产泡沫破灭以后,经济付出的代价都是异常惨痛的。所以短期看货币政策难以再宽松,长期看唯有改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

  正文: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但货币供给增速依然偏高,社会融资也不低,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儿了?货币在实体经济中是如何流动的?当前的融资结构又能否持续?本专题逐层来探索这些问题。

  1. 经济虽然低迷,融资大幅飙升

  1.1 货币供给:方式大转变,增速仍不低

  15年以来,央行货币供给的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一方面,基础货币整体是在收缩的,增速从9%左右下行至去年年底时的-6%,今年以来基础货币也在萎缩。这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外汇占款减少有很大关系。长期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过去主要的货币投放方式,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贬值带来资本流出压力,进而导致这一模式发生了逆转。

  另一方面,15年以来,央行为保证市场足够的流动性,取消了存贷比限制,同时不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从4.2左右大幅飙升至当前的5.2,从M2增速来看,货币供给整体保持平稳。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速大幅下行,和6.7%的经济增速相比, 12%左右的M2增速依然偏高。

  货币供给的另一个特点是,M2 M1剪刀差不断扩大,单位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M1增速从去年3月2.9%的低点大幅飙升至当前的25.4%,而M2增速保持基本平稳,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不断被拉大。这一方面与地产销售火热、企业现金充裕有关,另一方面经济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企业投资意愿偏弱。

  1.2 货币需求:经济虽低迷,融资却高增

  从总量上来看,尽管经济低迷,但是融资增速却不低。首先贷款高增长。15年之前,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与GDP增速走势保持基本一致,但15年之后,经济增速仍在下行,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却从14%飙升至16%的高点,之后虽然回落,但与经济增速比依然不低。从12个月平均新增贷款额来看,2014年时这一数值基本在9000亿左右徘徊,但15年下半年以来大多保持在1.2万亿以上,今年7月虽然回落,但仍在1万亿以上。

  债券发行规模大幅飙升,表外融资规模下降。同样从15年起,我国政府和企业债券净发行规模从每月5000亿左右的水平,飙升至当前的1万亿以上,今年6月份甚至接近1.7万亿。而近几年受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我国表外融资总规模在下降,信托、委托贷款下台阶,票据融资大幅萎缩。

  从各融资渠道的总量来看,虽然经济低迷,但我国整体的融资规模是在放量增长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了?

  2. 部门分化:从居民到企业,政府加速负债

  2.1 居民部门加杠杆,资金流向房地产

  居民加杠杆买房,存款 贷款流向房地产。受地产销售端火热带动,居民购房热情高涨,杠杆率大幅提升。15年年中以来,居民贷款余额增速开始上行,截至今年7月份达到17.7万亿,同比增速达到20%,远远超过存款增速。而这其中,占比过半的中长贷(80%以上是房贷)增速超过30%,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新增量达到4400亿。短期贷款则明显受到挤压,同比增速已降至7%以下。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总量增速呈下降趋势。从15年初开始,居民存款同比增速即低于10%,此后在8%-9%之间徘徊。截至今年7月份,余额58.6万亿,同比增速9%左右。而且活期、定期走势出现明显分化,活期存款增速从去年年中开始一路上行,而定期存款增速则一路下行。 这一方面与15年以来存款利息连续下降有关,另一方面,购房和还贷需求是定期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

  而理财、股票“风光”不再,不能解释居民存款增速低迷。15年之前居民存款增速趋降可以用居民财富多样化、存款向其它金融资产搬家来解释,但15年以来的情形则很难以此来解释: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最大的银行理财和股票增长势头均明显放缓。

  银行理财收益率从15年开始下行,全市场银行理财3个月平均收益率从15年初的5%以上下滑至目前的3.89%。收益率下滑导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15年全年银行理财资金增长8万亿,而16年一季度仅增长0.9万亿,上半年增长2万亿左右。股票市场更是在萎缩,日均成交量从15年6月1.7万亿峰值下滑至16年上半年的0.5万亿左右。

  非银存款下滑,“财富搬家”停滞,也可以从侧面来证明。更直接的证据来自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额。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额在15年7月达到14.9万亿后见顶回落,至今未能回到该水平。这意味着,以去年年中股市大幅波动为标志,居民财富搬家进程已经停滞,显然不能解释居民存款增速低迷的事实,也验证了购房火热才是主因。

  2.2 企业融资需求弱,存款飙升贷款下降

  企业部门贷款增速大降,发债高增难掩融资需求疲弱。从贷款增长来看,15年以来企业贷款增速一路下行,今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与团体贷款余额增速首次跌破10%,工业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更是首次跌破3%,反映企业部门信贷需求极其疲弱。从发债增长看,根据数据统计,受利率下行、发行条件放松等因素影响,15年以来产业债净发行规模大幅飙升,从月均2400亿飙升至7200亿,但这其中既包含了火热的地产行业发债,也包含过剩产能行业的贷款置换发债,还包含背负稳增长任务的部分城投发债。 所以总体来看,由于经济低迷和去杠杆压力,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但另一方面,企业存款大幅飙升,且活期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从15年上半年的不足5%,一路走高至当前的17%,表明其它来源的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并淤积在企业存款账户中,这些来源包括居民部门购房资金转移、企业债发行、前期从金融市场撤回的资金等。而且去年以来,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比存款总额增速更快,16年7月同比已达33%,而定期存款同比较为稳定。这说明,企业存款增加主要是活期存款的增加。

  商品房销售火热,房地产企业对活期存款增加贡献最大。我们以上市公司为例,考察过去一年多以来各行业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增长幅度。我们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在16年一季度同比增速83.6%,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二季度同比有所回落,但仍达55.6%,仅次于计算机行业排名第二(但总额远大于计算机行业)。两季度均远高于非金融行业23%左右的平均增速。

  横向比较看,房地产行业规模很大,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现金及等价物”持有额接近7000亿元,在非金融企业中仅次于建筑业。 纵向比较看,一季度83.6%的同比增速也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这表明,房地产是去年以来企业活期存款高增的重要原因。 所以如此看来,房地产销售火热是居民部门贷款升存款降、企业部门贷款降存款升的重要原因。

  2.3 稳增长压力大,政府部门加杠杆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快速加杠杆。我们将国债、地方债、城投债加总来估算政府类融资规模,政府融资自15年起大幅飙升,从月均不到3000亿的规模提高至当前的接近10000亿,净增加12.4万亿。如果我们按照70万亿的GDP规模来估算,即便扣除15/16年到期的5.9万亿地方债,去年初至今广义的政府债务率已经提高了9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当前加杠杆的速度持续下去,每个月政府的债务率就能提高近0.5个百分点。而且在这里我们还没有将铁道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途径获得的融资包含进来,如果算上这些,政府杠杆率提升得更快。

  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长,民间投资大幅跳水。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台阶,而基建投资依然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月均基建投资额之前只有1万亿,但从15年6月份以来,迅速攀升至近1.3万亿,而基建投资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类融资。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大幅跳水,增速从去年的10%以上大幅降至当前的2%,占比从65%降至61%。这一结构性变化反映的是经济低迷而政府稳增长意图明显。

  3. 地域分化:放贷能力增强,一线地产吸金

  3.1 存款口径调整,提升一线放贷

  从全国来看,存贷款走势密切相关。一方面存、贷款本身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尤其对于信用货币的创造而言,发放贷款的同时会在银行系统自动形成存款;另一方面,虽然银行取消了存贷比限制,但存款准备金、MPA等考核制度同样可以保证银行基于存款进行放贷。所以从全国范围来看,存款增速和贷款增速的走势几乎是一致的。

  非银存款统计口径调整,增强一线城市放贷能力。14年底央行宣布将同业存款算作一般存款,直接导致15年1月全国总存款增加了8.5万亿。而一线城市是全国区域的金融中心,全国一半的同业存款都集中在京沪深三地,再加上75%的存贷比限制被取消,所以一线城市银行放贷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一线城市存款同比增速在15年中甚至突破40%,贷款增速也从11%飙升至15%以上。而其它城市虽然存款在15年也上台阶,但幅度有限,贷款增速也几乎无太大变化。

  3.2 地产炒作热点,吸金能力超群

  在全国性的地产周期见顶的背景下,一线城市成为吸金热点。人口结构变化决定我国地产周期出现长期拐点,但一线城市集中的工作、教育、医疗等资源优越,且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也是城市化的历史规律,所以在资产荒背景下,一线城市更容易成为地产炒作的热点。由此看来,一线城市房价大幅飙升的背后,其实是货币供给过剩、流动性泛滥,是一种货币现象。 但从存贷款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存款增速已大幅降低,且远低于贷款增速,意味着银行放贷能力在减弱,也预示着地产价格面临调整的风险加大。

  4. 繁荣难持续,货币难宽松!

  从公共部门来看,政府部门迫于稳增长的压力,在急速地加杠杆。虽然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政府债务率并不高,但以如此快的速度加杠杆将大大透支未来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也很容易陷入发达国家那样的财政困境。此外,我国政府部门还有很多隐性债务,所以过快加杠杆会带来很多长期隐患。

  就私人部门而言,当前的货币流动主要受房地产市场的主导。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没有永涨不跌的房价,居民短期内快速加杠杆创造出的地产繁荣往往蕴含非理性因素,也是难以持续的。这也决定了当前的货币流动结构和流向难以长期持续。而国际上历次地产泡沫破灭以后,经济付出的代价都是异常惨痛的。 所以短期看货币政策难以再宽松,长期看唯有改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赵瑜

  • 分享到: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