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地铁第19名色狼落网   专家称44℃系谣言   持居住证购房免房产税   沪轨交曹杨路站竣工   沪女主播情感闹剧黑幕   蝴蝶效应推高申城“体温”   女婿捅死岳父捅伤妻子   曹杨路换乘通道启用   销售误打彩票送500万   沪10人死于非职业性中暑   星尚美主遭同事抢老公   水价调整月增不超12元   沪热射病已致两人身亡   非户籍者办证条件放宽   沪八月气温再冲极限   
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国内财经
【浏览字号:
宋国青:中国食品价格上升的推力
http://rich.online.sh.cn 2010-10-15 13:12 [来源]:和讯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宋国青

    2010年8月份CPI同比上升3.5%。从目前的食品价格推测,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进一步上升到3.7%。虽然这样的涨幅还没有达到04年间的那次、或者07-08年那次历史最高纪录,但眼下这次“滞涨”——即工业增长率快速回落后CPI仍然持续上升——的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了04年,甚至有可能超过07-08年间的纪录。

    一种理解方式,是从周期波动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在04年和07年底两次大的宏观调控以后,都出现了生产增长率显著回落而CPI涨幅持续上升的情况,持续时间大约半年,随后CPI涨幅才开始回落。07年底宏观调控后,CPI仍然上升了较长一段时间,一个原因是猪肉价格的特殊情况,另一个原因是08年初的雪灾。眼下这次CPI上涨也有灾害因素的影响。

    另一种理解方式,是从生产能力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潜在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发生显著变化。从数据上看,1990年以后新生人口数量有明显下降,导致现在的新增劳动力数量下降。另外,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劳动力供给以至生产能力的变化。

    07年的猪肉价格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此前的疫情导致肉价过低,引起了母猪数量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就能恢复。而这一次涨幅较大的是蔬菜价格。虽然8月底的自然灾害可能是菜价大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9月份菜价持续上升可能有其他原因。比方说,蔬菜生产相对于粮食生产而言是劳动密集的,因此劳动力相对短缺可以导致菜粮比价上升。

    在从03年至09年的6年中,农业从业人数减少了近7千万,而农产品产量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在这6年中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幅度。因为进城工作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上升,再加上还有相当多进城工作者将孩子留在农村——考虑到这些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加惊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个显著指标是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数量。这个数字在1980年达到近137万台,后来由于农业分户经营反而下降,然后增长缓慢,到03年才达到170万台,而在08年迅速增加到435万台。这5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20.7%,而此前23年累计增长仅24%。有意思的是,这个指标和农民迁移的速度有密切关系: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放慢甚至数量增加的年份,配套农具数量就增长变缓甚至减少,反之亦然。

    在03之前的几年中,中国遭遇通货紧缩,非农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纷纷裁员。03年走出通货紧缩后,非农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和工资水平相对提高快,使得人力和机器的相对价格发生了显著变化。03年之前,大量农民留在农村务农,使得大量劳动力投入效率很低的生产中。非农经济工资水平提高后,农村劳动力进城,减少了很多可以用简单机器替代的劳动投入。所以工资提高较快的一个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减少的负面效果。从目前的工资和价格水平看,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还有相当大空间。

    菜粮比价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中机器替代人力的效果。正是从04年以来,菜粮比价持续快速上升。今年菜价高,部分是因为这一正常趋势,部分是因为意外波动。前几年的菜粮比价在工资提高的情况下显得偏低,导致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较多,蔬菜面积可能增加较少甚至出现减少。

    这一情况只能解释相对价格的变化,不能直接解释总的通货膨胀率,特别是食品价格总水平的快速上升。短期的一个可能是,由于蔬菜基本不能库存,进口成本也太高,在产量相对小的时候,价格容易出现大幅上升,而粮食库存和进出口有很大调节余地,当年产量的变化并不一定引起价格的显著变化。

    目前对粮食有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即使现在秋粮产量预期比较好,粮价也还在涨。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如果总需求平稳增长,秋粮产量确实不错,通货膨胀率应当较快降低。如果是这样,也说明新增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淘汰低效率的生产方法而得到补偿。

    如果生产增长速度仍然较低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那就说明劳动力相对减少导致了潜在生产能力增长率的下降,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显著低于前些年。今后几个月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应当可以给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作者]:宋国青 [选稿]: 贝宁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