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梦之声10强被曝内杠   凯特王妃顺利诞下男婴   周立波怒骂徐铮小男人   "徐家汇地块"上海最贵   "不明飞行物"现浦江   沪黄金自律价出台   梦之声林海怒摔耳机   沪明后最高温可达38℃   沪轨交新门试点使用   图文揭秘朱茵震撼情史   梦之声“十强”出炉   微信现大规模访问故障   脑残炫富女叫板郭美美   沪新增活禽交易点   沪未来一周再迎高温   
当前位置: 理财
【浏览字号:
信用状况史上最糟 后危机时代攒信用比攒钱有用
http://rich.online.sh.cn 2010-10-11 08:33 [来源]:《钱经》

  政策制度应建立在现代社会科学上

  中国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并没有过多关注。只要中国社会认真关注这个问题,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信用社会和诚信社会。我很有信心,我们国家在道德教育上有漫长的历史。

  而如今,我们的道德教育中空的、假的、虚的、大的东西太多,具体的、实用的、个人的、行为的太少。社会的政策并未促进人类善良和积极的方面,我们现在是使用高压来对付人。法律不是保护人,而是惩罚人,希望达到震慑的效果。政策制度建立在了法家基础上,而非现代社会科学。

  我最近做的研究发现,好的行为是有感染性的,道德是有感染性的。人类学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私自利奋斗出来的结果,而是一个团体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对他人诚信的期待,有可能变成一个循环,变成一个积极社会。

  在原来的社会关系中,族群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在后工业化社会,你所面对的人和社会的反应对你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人的道德制约感在下降。你有很多的博弈,某种程度上与其他外部群体的博弈,如果不讲信用,可能更能得到好处,而且目前社会对这些新现象又没有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新的技术新的人类生活方式造成了人的道德降低。其实,从个人角度看,社会信用缺失是会伤害他的。

  社会信用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信用形象缺失可以补救。在经济学上,有“SECOND CHANGE”,宣布破产后,可以重新开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讲,更容易做到。你得有明确的自我认识,你得知道自己有信用缺失的问题。人不愿意正确认识自己,很爱找各种外在理由,把事情说成与自己没有关系。

  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判断作为标准,要考虑到其他人。自己其实就是他人眼中的他人,我们容易想自己和他人不一样,不对称了,其实自己和他人是一样的。要突破自己。

  另外,也要有环境支持,身边的人能够帮助你,帮你修护和建设信用。信用形象的修补比我们想象的容易,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承认错误,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能够给人第二次机会的。

  个人信用形象的修护,更需要靠重建社会信用。社会的作用超过了个人。说个人过多,忽视社会问题,可能没有抓到最本质的问题。不是说个人信用现象不重要,而是说社会信用更重要。

  要突破文化的局限,中国人想问题总是认为有一个根本原因,要抓住“纲”,这是个误解。也许很多事情并没有根本原因,而是由很多小的原因组成的。我们应该花时间去解决小的原因,小的原因解决了,体制也就完美了。

  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讨论信用沦落现象,经过20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也许过5年信用水平就能赶上美国,也有可能在2050年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美国也出现新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就是对美国商业社会信用的严重打击。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的资本主义体制、信用体制、商业体制充满自信,但90年代末,他们商业代表人物开始言行不一致了。新问题体现在资本的流通、金融的创新,这都是新事物,人类社会没有接触过。凡是新事物,对我们都有风险,风险之一就是这个失信的风险。美国出了问题,就开始纠正。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也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经过纠正后,会变好。

  信用观——信用重建中的价值再发现

  钱不过是信用符号,信用是真正成功和真实财富的本源。

  信用和货币自古以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或劳务的权利和符号,实为一种信用。在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而我们常听到的金融词汇中,也都包含着“信用”二字,信用创造等同于银行放贷,信用膨胀是说钱太多了,国际贸易间的金融支付要用信用证,当然,这与我们正在说的“信用症”是两回事……

[选稿]: 龚怡伟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