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热线财经> 要闻

把钱交给明星基金经理投资 真是赚钱好方法吗?



  记得曾经有个嘉实策略混合基金,发行当天就创下了单日400亿元的公募基金规模纪录。那会儿是2006年年底。顺便说一句,一个投资股票的人,如果没经历过2006年到2008年的股市大动荡,真的很遗憾,那时候关于市场的奇闻异事能写本故事书。

  当时我太太还是刚出大学校园的新鲜人,用积攒的第一个1万元买了嘉实策略混合基金。很快,那1万块就变成了6000元。她非常希望自己的第一笔投资能收回本金,所以这只奇葩基金让她养成了长期投资的习惯。

  现在来看,这只嘉实的基金已经运行了14年,长期的投资年化回报率大概在10%左右(如果把所有分红再投资的话)。这个成绩稍逊于竞品12%的平均数,但也还说得过去。

  不过做这种比较时,人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变量,那就是嘉实策略混合基金的规模已经从400亿元变成了现在的40亿元。

  这只基金规模停留在100亿元以上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也就是从2006年年底到2008年年中。在规模尚且庞大的阶段,其投资收益率不但远远低于同类竞品,也惨败给作为比较基准的沪深300指数50个百分点。

  你可以想象吗,一只由人来管理的基金,发行一年半后收益率输给参照指数50个百分点!

  基金收益率如此之差,当然和基金经理团队的投资运营水平有关,另外,规模过大的确也是个掣肘。

  单只主动型基金过于有钱,会面临一些问题。基金经理管的钱太多,同时又受到双十约束(也就是持有的单只股票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10%,也不能持有10%以上单只股票的份额),此时他就需要持有比一般规模基金更多的股票。

  就像巴菲特说的,人们投资的股票最好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如果关注的股票数量过多,投资者就会出现判断失准,进而影响总的投资收益。超级规模主动型基金的投资经理一般从业经验相对丰富一些,但也不能摆脱人类关注维度的限制。

  超级拥挤的基金从逻辑上就是如此糟糕,投资者非要买它,就像在谁会赢得某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赌博中偏要押参赛者中最肥胖的那个。

  这类产品最大特点恐怕就是能让基金公司更高效地收钱,对投资者却毫无益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