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观点

中信证券:中国未来经济的引擎应当是消费和制造业

  政府性基金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较为保守,考虑新增专项债后,往往还有结余。观察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历史走势,不管是收支绝对数抑或是增速,二者走势都十分拟合,说明政府性基金的支出是相对保守的。就绝对数来看,在新增专项债公布额度之前,历年的政府性基金都是盈余状态,直到新增专项债不断扩容,政府性基金预算才出现了小幅的“赤字”,但远远小于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量,2017和2018年的结余均超过8000亿元,总的来看仍是“年年有余”。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表现或许受到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影响,地方政府增加债务的意愿和动力都相对较弱,故而相对保守。二者的分化主要出现在今年,专项债提前释放额度,政府性基金提前支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一方面要考虑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的影响,支出增速不会太高;另一方面也要体现逆周期政策发力,特别是基建托底经济方面的作用,我们大致将今明两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增速分别按照15%和5%(由于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节奏提前,1-7月累计同比还有33.8%的增速,全年增速可能会有明显下滑)做乐观估计,2020年的支出将达到9.7万亿元。

  逆周期调节需要适当增加赤字支出

  短期财政收入对支出并不形成硬约束

  长期来看,财政总体上是按照以收定支,收支相抵的原则在运作。从财政预算中与实体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笔账来看,每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增速长期的走势高度相符,过去财政的收支差额也保持在较小的水平。近年来,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人口红利、追赶效应等经济增长的加成因素都在不断弱化,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需求增速开始下滑,使得财政不得不增加赤字支出的力度,收支增速的波动在近十几年也相对较大。

  但是,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支出短暂突破收入的约束。以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的时期为例,新千年到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财政收入持续跑赢财政支出的增速,甚至在2007年出现了财政盈余,再考虑到国债的发行,财政在这段时间处于不断结余的状态。2008年以后,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增加,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到11.72%,而财政支出反而上升到25.70%,依靠过去结余的结转,通过“四万亿”计划刺激经济反弹。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明明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