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基金

长线资金再度增持 基金看好可转债

  沪市持仓数据显示,5月末各类机构主体共计持有2000亿元可转债,净增持97亿元。其中,作为长线资金代表,社保资金时隔3个月后,再度净增持,规模小幅提升0.5亿元;企业年金增持7.84亿元。

  社保资金再度入场增持之际,市场乐观情绪也在升温。不少机构认为,目前可转债市场经历了二季度调整,性价比已凸显,并正在逼近历史大底。

  社保时隔三月再度增持,转债估值逼近历史大底

  1、长线资金再度增持

  沪市持仓数据显示,5月末各类机构主体共计持有2000亿元可转债,净增持97亿元。不过对于市场的态度分化加剧,其中,作为长线资金代表,社保资金时隔3个月后,再度净增持,规模小幅提升0.5亿元;企业年金增持7.84亿元。此外,券商资管和基金公司维持了净买入格局,分别增持9.32亿元和11.91亿元。出人意料的是,券商自营减持规模达到了12亿元。

  “5月份,作为长线资金的社保资金选择再度增持值得关注。由于5月份新券评级不高,因此社保资金更多是在二级市场增持。”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在去年6月份转债指数见底之时,社保资金准确抄底,并且一路净增持至今年1月末,并在2月份的亢奋行情中开启了减持模式,收益颇丰。

  不过,中泰证券韩坪在其最新报告中表示,还需要考量社保资金增持的连续性和力度。此外,今年在流动性层面存在分层现象,也会让转债市场充满变数。

  2、可转债市场估值低

  社保资金再度入场增持之际,市场乐观情绪也在升温。不少机构认为,目前可转债市场经历了二季度调整,性价比已凸显,并正在逼近历史大底。

  “当前转债已经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有36只标的转债定价不及去年末,其中优质品种数量不少。转债距离历史底部仍有5%至10%的距离。”兴业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左大勇在其中期报告中表示。

  左大勇认为,如果仅比较AA+/AAA评级标的价格,距离两个历史底部——2011年底和2018年10月,约有10%的空间。如果观察低价标的价格,较2011年底、2014年4月和2018年10月这3个历史底部,约有6%至8%的空间。

  光大证券也发布报告认为,随着权益市场调整,转债绝对价格亦快速回落,当前中平价转股溢价率非常接近2018年底溢价率均值7%。(上海证券报)

  看好未来投资机会,可转债指数基金迎扩容契机

  1、多家基金公司上报可转债指数基金

  近日,证监会网站《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多家基金公司上报了可转债指数基金,目前已进入审查阶段。较早获得受理的是长信基金上报的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50指数基金;还有中泰证券资管上报的中证可转债及交换债券指数基金。此外,海富通和博时两家基金公司上报了2只ETF,分别为上证投资级可转债及可交换债ETF和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

  另外,海富通基金于5月31日上报了海富通深证投资级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型ETF及其联接基金。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除了发行可转债主题基金,还在研究可转债指数基金,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上报产品。

  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仅有2只可转债指数基金,分别是2013年成立的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分级基金和2014年成立的东吴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分级基金。时隔5年,可转债指数基金再现江湖,而且是多只产品同时上报,足见基金公司对投资机会的看好。

  2、基金看好可转债

  蜂巢基金资产管理部副总监张亦博表示,可转债指数基金的出现得益于几个方面:首先,今年可转债市场扩容明显,尤其是一些银行转债和大盘蓝筹公司转债的上市,增强了可转债市场的流动性;其次,一批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转债发行,转债数量上升,主动管理的难度提高,也催生了跟踪转债指数的诉求。

  张亦博认为,经历了二季度的权益市场调整,转债也回落至年初时的水平,从估值的角度说回到一个合理偏低的水平,部分机构投资者选择配置可转债指数基金作为向下有一定安全边际,向上可享受权益市场反弹的底仓资产。

  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截至5月30日,累计待发的可转债规模超过4700亿,是对存量3100亿规模的极大补充。(证券时报)

  关于可转债基金的投资价值与分析方法研究

  可转债市场发展经历一波三折后,目前正处于红利阶段:近几年在再融资制度不断完善以及需求端为导向的背景下,可转债发行量每年逐创新高,转债市场逐步扩容,截止2019/3/31存续规模为2786.39亿元,建议关注可转债的投资机会。

  公募基金仍为除一般法人外的可转债主要投资者,可转债基金龙头效应明显,且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增长:可转债基金截止2019/3/31存续规模为250.05亿元,产品形式以主动管理的二级债基为主,且龙头效应明显,主要集中在中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可转债基金中,其中前三大可转债基金规模占比74.47%。2010年之后可转债基金整体规模逐步增加,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截止2018年末为43.81%。

  可转债条款隐含重要投资信息,“下可保底、上不封顶”为伪命题:可转债的条款中隐含较多投资信息,我们可以从条款中了解发行人的意图以及目前该转债的投资价值。可转债“下可保底、上不封顶”属性实质为伪命题,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条款限制可转债的最高涨幅。可转债条款较多,导致可转债的估值模型较为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拆分大致找到影响可转债价值的因子。

  可转债牛市初期反弹更快,牛市中后期乏力,震荡下行更抗跌:牛市前期市场基本长期处于底部,可转债已经跌近债底,股市的反弹,使得可转债的期权杠杆效应放大,此时可转债表现往往好于正股;牛市中后期因提前赎回条款等原因限制可转债的涨幅;震荡下行市场受债券属性及下修条款影响,相对正股更抗跌。

  可转债基金在中长期的业绩表现差异较大,我们认为具有选基的必要性,并提供以下三种可转债基金的分析方法:1)基于半年报/年报的分析:通过分析可转债基金中各类资产的收益率贡献,发现基金收益来源主要为可转债或股票,且即使表现优异的可转债基金主要收益来源也可能大部分来自股票,而非可转债;2)基于定期报告的分析:计算规模加权下的转股溢价率、纯债溢价率、ROE,可以帮助投资者在权益市场调整中给予投资建议;基于Brinsion模型分析可转债基金的资产配置超额收益率与个券选择超额收益率,发现资产配置超额收益率的波动更小,且绝对值更小;个券选择超额收益率波动更大,绝对值也更大。说明目前可转债基金想维持较高的资产配置超额收益率难度较大,且各只可转债基金的择券能力差异较大;3)基于基金单位净值的数据分析:近一年排名靠前的转债基金业绩归因主要为转债投资收益相对较高;近三年或近五年排名靠前的转债基金业绩归因主要为资产配置能力与择券能力的突出。(光大证券)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天天基金网 作者:天财君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