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股市首席官

海通宏观姜超:国改再次提速 从历史经验看改革成效

  本轮国企改革与前三轮存在诸多相同之处。

  本轮国企改革同样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下的经济下行、产能出清等问题,同样需要在供给端做减法,在改善工业供需格局的同时,降低国企债务,这与第二轮国改颇为相似。事实上,随着16、17年去产能政策的落实,工业供需格局得到改善,国企产能利用率、收入利润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带动工业品价格大涨,两者共同带来国企收入、利润的明显改善。而随着17、18年去杠杆由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领域,融资端的持续收缩倒逼国企降低负债率,而减轻债务负担也令国企轻装前行。

  但本轮国企改革与前三轮也同样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国企聚焦主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并对民企打破垄断放松管制。

  一方面,过去十多年间,国企在资源获取上拥有天然优势,导致其在非核心业务上盲目扩张,这些三产部门及附属资产又往往属于竞争性行业,这些非核心资产、业务对国企形成拖累,亟待市场化改制。16年以来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将有助于国企聚焦主业。

  另一方面,民企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尤其是加工组装类制造业,在服务业中占比整体偏低。由于垄断和管制等原因,民资在服务业中占比严重偏低,不仅制约其盈利改善,也阻碍经济结构转型。以往由于各种各样“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存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各方面对民企形成不平等待遇,制约其参与其中。

  从18年A股上市公司看,民营企业在各主要服务业中数量占比普遍偏低。其中住宿餐饮业、电热水气生产供应业、交运仓储业和教育等服务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甚至不足30%。民企数量占比较高的主要是制造业,服务业中主要是科学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后者正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