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股市精选

从防御转向进攻 公募基金权益仓位快速提升

  在今年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行情中,不少前期仓位较低的公募基金经理正面临加仓与否的两难选择。一位基金经理坦承,当前承受的精神压力不亚于去年,因为感觉做任何选择都存在一定风险。不过,从近期披露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悲观预期已有所修复。而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权益仓位的快速提升也表明,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心态已由去年的“防御”逐步转为“进攻”。

  从防御转向进攻,公募基金经理投资心态生变

  今年以来A股这波快速上涨行情中,多数公募基金并未从中获得太大收益,主要因为在去年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不少基金经理都在大幅减仓或控制仓位,以防范股指不断下行的风险。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仅为54.69%,其中,500多只基金的权益仓位低于20%。另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15日,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涨幅为19.27%,明显跑输同期上涨30%的上证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少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采取了快速建仓的策略,但仍有部分基金经理抱有谨慎心态。沪上一位绩优基金经理去年年底发行的一只新基金,今年以来仅获得个位数涨幅,从净值波动幅度来看,该基金股票仓位明显偏低。

  一些仍将仓位保持在较低水准的基金经理坦言,当前承受的心理压力并不亚于去年,在其看来,无论是选择跟随市场趋势快速加仓,还是继续保持当前的较低仓位,都面临一定风险。

  “像今年这种行情,我觉得最难受的是一些从业时间比较长的基金经理,因为当市场上涨过快时,这些人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如何防御风险,因此很难做出快速加仓的决定。我的风格偏向于做绝对收益,去年风险控制做得特别好,但今年因为考虑风险,加仓没有别人迅猛。”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在他看来,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和投资框架,很少有人会在熊市和牛市中都游刃有余。此外,公募基金的投资机制和流程决定了其更倾向于长期投资,因此在快速上涨行情中容易出现被“逼空”的情况。

  心态从“防御”切换至“进攻”

  从近期偏股基金仓位提升力度来看,不少基金经理的投资心态已开始从去年的“防御”逐步转为“进攻”。

  “其实回过头来能够想得很明白,今年的行情其实就是聪明钱大量涌入,叠加A股市场被重新定位。从当前逐步披露的宏观数据可以看到,经济基本面确实在改善。”沪上一位基金经理称。

  富国基金表示,最新公布的3月社融规模达到2.86万亿元,M2增速创下13个月新高。未来,社融的改善有望逐步传导到经济基本面,从而改善企业盈利状况。在此过程中,牛市逻辑并没有被破坏,“回调即加仓”依然是可以借鉴的操作策略。

  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郭敏认为,PMI近几个月回升至50以上,整体回升幅度好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的悲观预期已有所修复。

  “上市公司依然表现出韧性,仍有部分公司业绩超预期。随着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旺季产品价格有上行趋势,预计企业盈利未来几个季度将分化。”郭敏称。

  从具体投资方向来看,金鹰基金称,权益市场仍将持续出现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前期滞涨板块。其一,已反映了市场悲观预期的低估值板块,如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电力、传媒,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其二,稳增长政策受益的领域,如基建、房地产行业;其三,业绩稳定、高分红、低估值板块,如公用事业领域;其四,弱周期且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如5G、人工智能、创新药、游戏。(上海证券报)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反转趋势已经形成,牛市来临势不可挡

  在连续一周出现震荡调整之后,市场有可能会再次发力。从去年10月份大盘探到2449的底部到现在,很多板块已经率先走出牛市的走势。在去年10月份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前海开源基金旗帜鲜明的提出“棋局明朗、全面加仓”,公司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先生明确提出未来三年A股将跑赢全球主要资本市场50%以上,旗下基金重点配置的板块如券商、农业、黄金、军工、消费等板块已经走出独立的行情,赚钱效应非常的明显。而大盘已经走出两波的上攻,市场的向上的趋势已经形成。

  在今年年初我指出,市场的回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弹,而是一种反转的走势。什么是反转?我的理解是市场的趋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之前震荡走低,一波比一波低;而逐步震荡回升,一波比一波高,即每次反弹会创出新高,比上一波的高点要高,且调整时调整的低点也比上一波低点高。

  很明显,现在市场的趋势是上行的。上一次市场冲到3100多点,回调时调到3000点之下。而这一波的上涨突破3200点,接近3300点整数关口,回调时回到3100点附近。市场的趋势已经在不断向上拓展空间,牛市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一波市场上涨超出很多人预期,很多资金踏空。正是因为大量的资金踏空,等待调整来建仓,因此市场的调整不会太深。因为一旦出现调整,往往在盘中会有资金入场去配置,所以盘中完成调整的概率很大。

  当前市场的走势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出现大跌的可能性并不大。从经济面来看,现在经济面的回暖已经验证我在今年1月2号提出来的2019年“十大预言”,即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大幅减税降费的多重利好刺激下,经济将提前企稳回升。从最近公布的3月份的PMI数据、CPI数据都可以看出,经济面已经开始呈现出回暖的迹象。虽然现在谈经济回升还有点为时尚早,但是已经触底企稳应该是比较确定的。但是为保护当前经济回升的势头,政策面依然要继续支持经济的发展。(杨德龙宏观策略研究)

  机构投资者缘何成公募基金最大“金主”?

  以“公募”为名的基金,实质上已不是公众的理财工具。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04-2018年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剔除货币基金口径,机构持有基金接近三分之二的份额。不仅如此,统计还显示,剔除货币基金后,个人投资者在过去11年间持有基金市值下降了近万亿元。

  在过去20年,公募基金展现了专业的投资能力,也为持有人带来了丰厚回报,然而普通投资者为何远离公募基金,机构占比为何持续增长?个中原因令人深思。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行业在加强主动管理能力的同时,以养老目标基金来吸引个人投资者是个重要的突破口。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也可借鉴机构的思路,以定投等多种方式获得长期回报。

  公募基金到底为谁理财?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全部基金口径看,个人投资者持有65183.16亿元,占比51.12%;机构投资者持有62337.17亿元,占比48.88%;个人与机构平分秋色。而剔除货币基金口径来看,个人投资者仅持有18140.09亿元,占比35.13%;机构持有33491.38亿元,占比64.87%。换而言之,机构持有近三分之二的基金份额,是公募基金真正的服务对象。

  若对比过往数据,这个结论更让人吃惊。2007年12月31日,剔除货币基金口径,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市值占比高达87.64%,机构占比仅12.36%。10多年过去,A股市场牛熊更替,机构“翻身做主人”,而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市值的占比则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

  报告还显示,剔除货币基金后,个人投资者在过去11年中持有基金从最高点的27725.62亿元减少到18140.09亿元,减少了9585.53亿元。1.8万亿元的非货币公募基金,这个数字远不如个人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储蓄、银行理财及房地产市值。反观机构所持有的基金市值占比一路上升到目前的48.88%,剔除货币后上升到64.87%,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

  分基金类型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基金中个人投资者仍然较多,占比达52.39%、73.16%和61.99%,而债券基金中机构占比超过90%,税收优惠是核心因素。

  是基金不赚钱导致个人投资者离开吗?并不是。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公募基金从1998年到2018年的累计利润是2.11万亿元,为持有人贡献了丰厚回报。但个人投资者不论是存量资金还是增量资金投入公募的数量极少,个中原因引人深思。(上海证券报)

  (云水长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云水长和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