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板块聚焦

中信证券:利率市场最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正文

  2019年以来利率并轨成为货币政策的关注点,利率市场化进程或加快。1月26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司长在央行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对货币、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较为明显,对贷款利率传导有所阻滞,需要推动“两轨合一轨”;2月21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下一阶段“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月25日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再次强调了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要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变化;据路透社3月12日报道,中国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已实质性启动,金融监管部门正调研关注取消显现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利率定价的影响。

  宽信用焦点之一:利率市场化

  以1996年放开同业存款为起点,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为终点,我国的渐进型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长达19年,与其他国家10~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相比,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经历了更加长期的过程。为什么如此长期的任务会在2018~2019年成为矛盾而需要重点解决呢?其背后核心可能在于利率双轨制已经阻碍了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

  2018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韧性在投融资增速低迷的背景下愈发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消费端增长乏力、对外贸易面临重重阻碍,更为经济前景罩上一层薄雾,而企业信用违约事件屡发加速了市场风险偏好转变,形成宏观、微观双层次的悲观预期。第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率先发挥功能,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等方式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大幅走低;与此同时,监管政策边际放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期望实现稳经济的目标。

  流动性宽松并未带来社会融资数据好转,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未引导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利率传导不畅、信用扩张受阻。宏观层面而言,2018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下实现了大规模流动性投放,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之中。微观视角下,银行间短期利率明显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企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信用紧缩现状并未出现显著缓解。尽管目前宽信用信号屡屡释放,流动性也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但要想顺利带来表内外信用扩张、解决社会融资增速放缓问题,还需要疏通货币政策和利率传导机制。

  政策利率对向货币市场利率的传导较为通畅,但在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刚性约束下,信贷利率难以迅速跟随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内,银行是信用派生的中枢。在经济增速下行、实体经济报酬率下降的情况下,银行资产配置更加偏好于风险系数较低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主动压低息差、扩大信贷投放的需求,而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非但不受资金利率下行引导反而由于银行风险偏好转变、减少信贷投放而趋于上行。因而降准等数量型货币政策甚至公开市场政策利率调整均难以顺畅传导至信贷市场,形成阻碍了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不畅。

  自2015年6月后,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成为货币市场利率(DR007、Shibor等)的底部约束,也而由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7天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利率形成的利率走廊也逐步完善,央行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能快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至相应水平。2018年二季度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大,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而贷款基准利率和LPR维持不变,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延续上行趋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明明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