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科技创投

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投入运营

    上海热线财经讯:作为上海市首批启动建设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发布会及行业论坛在杨浦区双创高地长阳创谷隆重举行。上海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杨浦区副区长赵亮、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企业和其他功能型平台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与会领导一起按下按钮,共同见证了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新址的启动。

    多方资源赋能 着力打造AI芯片新生态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组织,是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作为首批启动建设的功能平台之一,类脑芯片平台在论证和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市科委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杨浦区在平台落地、资金配套、载体保障及资源聚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平台的承载主体--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新智集团、复旦大学及杨浦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既保证了平台公共服务及公益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高效和市场化优势。平台紧扣研发转化两大核心功能,在研发端、运营端与市场转化端为平台客户提供创新创业与商务拓展全流程支持,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建设世界领先的类脑芯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杨浦区内有多所知名高校,具有先天的人才优势,特别是作为平台的共同发起单位之一的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算法及脑与类脑智能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将为平台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提供支撑。平台新址投入使用后,将快速汇聚海内外顶级AI芯片专家及行业资源、着力打造领先的研发平台、开发和引进类脑AI芯片所需的和核心关键IP、并针对AI典型的应用场景建设大数据试验场,为合作的企业或团队提供技术研发、市场转化、业务拓展等全方位支持。平台将努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助力我国AI芯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多元功能汇聚 提供AI创业团队最佳成长环境

      启动仪式上,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公开了平台新址的整体风貌。平台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以美国硅谷风格为设计基调,兼具会议、演讲、多媒体展示、产品方案设计及研发和测试实验室等多元功能。平台的公共互动空间适合举办不同级别的论坛与活动,为跨界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最佳环境。平台一期设有16个独立LOFT办公空间(每个可容纳10-25人的初创团队),每个LOFT除了具备完善办公条件,还分别设有专线与平台的计算中心和实验室互联,最大限度方便创业团队共享平台资源。

    平台研发实验室配备了前沿的芯片开发系统和测试设备,可向平台合作团队共享研发环境,提供芯片设计、仿真、及验证测试等专业服务,帮助合作团队降低研发时间与资金成本。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试验场将建设具有视觉、语音、生物信号等典型应用场景数据的大数据库,可提供海量实验数据,帮助合作团队缩短从芯片研发到产业转化的时间。产品设计中心将配备领先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及高端的的3D打印设备,吸引国际水平的设计师对芯片终端应用的落地场景产品进行设计,并通过3D打印形成可使用的产品原型机,从而拉近芯片到应用的距离。

    四大核心能力赋能AI芯片产业生态链

    拥有AI芯片研发环境与技术支持、芯片与AI大数据试验支持、学术人才和IP库、以及创业与商业拓展支持等四大核心能力的类脑芯片平台必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持续围绕上海创新高地长阳创谷核心区域,建立鲜明的AI芯片产业培育和加速体系,将科技政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众多创业团队、AI企业入驻平台或者与平台开展业务合作,看中的不仅仅是这里优质的创新空间和研发环境,他们更看重的是平台提供的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以及平台聚集的丰富的产业生态圈资源。

      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将围绕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升级AI生态服务链条,对全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我国AI芯片技术和产业的深化发展探索新的模式和方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财经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