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新商业

可怜天下投行人 今年发年终奖只能靠“捡漏”了

  被“弃购”的新股,成了投行“从天而降的馅饼”。在券商中国的报道中,余股包销甚至“成就”了某投行的年终奖,成为投行“小年”的一大意外创收。截至2月1日,2019年内上市的新股中由承销商认购的余额合计526万股,平均每轮IPO有35万新股无人认筹。

  虽说弃购新股是投行一项意外收入,规模却并不在少数。经统计,2018年105只新发IPO的余股包销为主承销商带来的利润高达5.19亿。其中拔尖的药明康德,包销收益相当于承销保荐费用的35.25%。

  余股包销带来的进项

  余股包销实则为主承销商对新股发行当中认购失败的新股“余额”进行包销的一项规则。包销余股对承销商而言,本意味一份“发行价高于市场估值”带来的风险,不过在目前市场打新稳赚不赔的前提下,承销商包销弃购股基本上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名义上为“捡漏”,实际而言,遭遇弃购的新股并不在少数。从choice数据统计来看,在过去一年首发的新股当中,承销商认购余额最高者为工业富联333.3万股,最低的南京聚隆也有3.13万股,竟是无一例外的有新股无人认领。

  2018年,共计有2979万新股由承销商认购,平均每IPO有28万股被“包销”。到2019年这情况更甚,截至2月1日,共计有526万股由承销商认购, 平均每IPO就有35万股无人认领。在IPO首发承销与保荐家数上居于首位的中信证券,其作为主承销商参与的项目当中,合计包销收益就有近5468万。

  据了解,原本依据证券公司内部规定,投行本不被允许持股投资,此前公开增发包销基本由自营部门接受。不过,随着余股包销收入规模不断增加,能够带来不少利润的“余股包销”在IPO项目减少、投行收入渐弱的背景下,成了投行颇为重视的一笔资金进项。

  亦有说法指出,有投行把承销保荐收入直接拿来作为IPO余股包销的费用,依然走的是公司自营通道,最终清盘时也基本都是由自营部门负责,如此最终收益就全部截留到了投行。

  在内部的利益争夺尚且如此,投行之间的竞争更是金融圈里“厮杀”最为激烈的地方。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作者:王雪微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