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热线财经> 板块聚焦

中信证券明明:中国央行目前不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值得借鉴

  MLF与欧央行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相似,TMLF类似于超长期再融资操作(VLTRO),变化都是工具期限延长。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MLF和TMLF的创设参考了欧央行的LTRO和VLTRO。传统LTRO的期限为隔夜至3个月,次贷危机爆发后,欧央行开始提供额外的1月期、半年期和1年期的长期再融资操作。2009年6月,开始实行固定利率1年期LTRO.2011年底推出超长期限的长期再融资操作(VLTRO)。欧央行于2011年12和2012年3月,先后两次进行3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

  欧央行在次贷危机后曾多次扩大合格抵押品范围。2008年10月,欧央行将接受抵押资产的评级由A-降至BBB-;2011年1月,对BBB+ 至BBB-级别的资产执行分级折扣,按折扣接受评级较低的资产抵押。2012年2月,欧央行宣布将多国央行的抵押品范围扩大至信贷资产。2012年6月欧央行进一步放宽欧元体系合格抵押品资格标准。2018年6月,我国央行决定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担保债券购买计划(CBPP)或许能为我国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参考。欧洲央行在扩张再融资市场的同时也引入了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从而直接进入一级和二级债券市场来影响私人部门融资成本。CBPP 共被引入了三次,其中第一阶段(CBPP1:2009 年7 月-2010 年6 月,欧央行买入合格担保债券600 亿欧元)的目标是压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并扩大对非金融部门的信贷。CBPP 在这个阶段并未被设计为量化宽松工具,欧洲央行试图通过对等量的 LTRO 置换来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但后来并未完全遵守这一原则。

  长期主动扩表工具是现有工具的必要补充

  降准不能直接影响银行信用创造。相比之下,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主动扩表工具必然引起信用扩张。降准的效果取决于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使用。去年央行多次降准释放了大量资金,但并没有达到宽信用的效果。原因是在银行风险偏好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降准释放的资金更多地以超额储备的形式存在,大量的流动性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形成“流动性陷阱”,没有通过信贷的方式传导至实体经济。而基础货币的增加必然会带来信用扩张,因此直接向银行注入基础货币的扩表工具在宽信用方面的效果优于降准。

  长期负债更能刺激银行的放贷意愿,但形成银行长期负债的货币政策工具相对短缺。银行更愿意用长期负债来匹配长期风险资产,但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长期限工具相对较少。降准和再贷款期限较长,再贷款或许是目前宽信用的选项之一,但近年来央行更倾向于运用质押的方式为银行提供流动性。近年来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中,PSL的期限为3-5年,然而投向受到限制,新推出的TMLF最多可续做3年,其他工具的期限均在1年或1年以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