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观点

海通宏观姜超:中国经济增长趋缓 信心从哪里来?

  摘要

  如何反映对经济的信心?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来刻画市场预期以及信心:第一种是基于金融市场的交易数据;第二种是基于调查统计而得到的各种信心指数;第三种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统计。鉴于金融市场交易数据受干扰因素较多、对宏观经济信心的反映也比较间接,而互联网大数据相关产品还有待成熟。因此 信心指数最适合用来反映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及预期。国际上对信心指数通行的统计方法基于问卷调查,再通过赋值等方式对主观态度进行量化,信心指数中目前以消费者信心指数最为成熟。 通常来说,信心指数与经济整体或其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甚至具备一定程度的领先性。比如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其走势就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速高度相关。

  经济趋缓,为何信心高企?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增速脱节。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来看,从16年下半年开始其与消费增速就出现明显脱节,并且与居民消费支出同样难以吻合,而非官方机构发布的数据呈现同一趋势,收入端也发现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走扩。实际收入偏低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经济和收入的信心从何而来?归根结底, 消费者信心的高企还是同房地产有关。我国房价增速大约领先消费者信心指数三至四个季度。15年三季度房价同比增速降幅开始收窄,此后更是一路升至高位,带动消费者信心指数触底回升。虽然居民整体收入改善程度不高,但是与房产相关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这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信心,通过加杠杆来补充购房资金,甚至在地产政策收紧后不少采用了短期消费贷款形式。消费者信心并未作用于消费,却体现在了房市! 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对经济信心高涨。除消费者外,官方机构还分别就企业家、银行家和经济学家的调查编制了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它们均反映出16年底至18年初对宏观经济的 信心高涨。这一时期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即是GDP名义与实际增速的分化,企业家信心指数随GDP名义增速带动上行,而背后的推手来自于 去产能导致的工业品价格上升。PPI增速上升使得企业利润改善,16年至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年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18年保持高位。在企业利润回暖的情况下,企业家信心的走高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重视预期管理,减税提振信心。为什么需要关注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一方面,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会因预期而改变。18年因贸易摩擦而导致的 “抢出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需要重视对于预期的管理,否则会使得政策效果打折乃至失效。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 预期具有自我实现机制。如果市场主体对于宏观经济的信心减弱,最终会反映到当期经济的显著下行,并且进一步削弱市场主体的信心,形成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 保持政策连贯一致,减税降费稳定预期。既然稳定向好的预期对于宏观经济大有帮助,并且信心指数近来均有见顶回落的态势,那么,如何才能够稳住经济主体的预期,使其对我国宏观经济重拾信心呢?我们认为, 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经济政策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对于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要坚决贯彻。具体来看,一是要 将减税政策执行到底,切实地改善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收入,也能够体现出政府让利于民的诚意,经济主体的信心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振。二是 提供良好货币环境。货币政策也应当与减税的积极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为信用扩张的修复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随着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机制逐渐恢复畅通,企业融资回暖也将缓解其信心的回落。

  18年7月底政治局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12月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六稳”,提振市场信心。而反映就业、金融、外贸、外资和投资情况的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社会融资规模等一系列指标均已为市场所熟知。然而,怎样判断预期的企稳?怎样刻画市场对于经济的信心?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讨论,本报告对此进行展开分析。

1 2 3 ... 7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