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新股新三板

上市、逃亡、增量改革....2018年新三板修罗场

  2018年是新三板人不平凡的一年。五年的精心培育,已让这个根植于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收获累累硕果。

  但这个仍显年轻的市场,由成长期随之而来的“阵痛”裹挟了每一位三板人。或持续坚守静待花开,或毅然离开择木而栖,涉身其中的市场人士无不在做出选择。

  完备融资功能,改善市场流动性,依然是多方参与者关切的问题。另一方面,港股掀起新经济上市潮,科创板横空出世,新三板市场如同陷入了修罗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中逐渐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本图片由犀牛之星提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大环境下的资本焦虑

  已落下帷幕的2018年,是整个资本市场颇为焦虑的一年。债券违约风潮不断,P2P金融平台纷纷爆雷,各种金融风险层出不穷。

  在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处于底层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窘境。首当其冲的即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统计,2018年全年(按上市日),A股市场股权融资募集资金合计为12087.35亿元,比2017年同期下滑29.82%。其中,首发募集资金1378.15亿元,同比下滑40.11%。

  而在新三板市场,年内共有1316家挂牌公司完成定增融资,累计发行股票金额达550.76亿元,较2017年2424家企业共计完成1284.13亿元的融资额,大幅缩水近6成。

  不单单是融资遇冷,在IPO市场同样也面临低IPO过会率的艰难处境。

  据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以来,证监会共审核172家首发公司(不包含取消审核),其中已过会111家,整体过会率为64.53%,创近五年新低。而在2017年新发审委履职以前,过会率为84.54%,2016 年的过会率更是高达93.92%。

  虽2018年整体过会率较上年大幅下降了23.4%,但新三板企业单月过会率自9月份开始,已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11月份,单月过会率高达90%,为2018年全年最高。

  另一方面,在遭遇“史上最严发审委”后,不满足过会条件的企业,经过前期的肃清和“劝退”,IPO堰塞湖已经快速缓解,发审提速进入常态化。

  出于A股IPO高审核门槛,一些企业则开始尝试登陆其他资本市场。尤其是,今年港股放开新经济企业上市,“新三板+H”上市路径打通,以及科创板的推出,这为挂牌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路径选择。

  2018年以来,共有205家企业在港上市,同比上升28%,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新三板企业同样热情高涨,已有超过20家挂牌企业发布公告拟赴港上市,汇量科技和君实生物则已成功挂牌港交所,其中后者成为“新三板+H”挂牌第一股。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因融资受阻和挂牌成本过高,或者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纷纷选择了摘牌新三板。据统计,2018年摘牌企业达到1517家,其中主动申请摘牌的企业数量为1398家,占比为92%。

  流动性危机下的做市商“大逃亡”

  优质挂牌企业加速“离场”,市场流动性持续紧缩,与之而来的是做市指数一路单边下行。

  2018年初,做市指数开盘993.65点,至年终最后一个交易日以718.94点收盘,全年共跌去274.71点,区间跌幅为27.65%。

  在这一轮加速下跌过程中,二级市场泡沫逐渐被出清,甚至于不少挂牌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据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4月20日,做市指数跌破900点整数关口,新三板共有1085只个股破净,破净率为27.01%。而到了8月6日,做市指数跌破800点整数关口,破净股数量为1269只,破净率为32.96%。

  至于另一个重要低点718.94点,其即是2018年新三板大熊市的阶段低点,也是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指数低点,当时有1446只个股破净,破净率为33.17%。

本图片由犀牛之星提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除了攀升的破净股数量,在做市指数走出断崖式下跌后,“仙股”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起来。在2018年初,仙股的数量还仅有238家,至年末仙股数量已增加至540家,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实际上,新三板股票频频成仙,一方面是由于新三板外部市场环境长期无法改善,做市指数持续下行,导致二级市场股价出现踩踏效应;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部分企业基本面发生恶化,经营不善或者出现严重亏损等。

  受制于市场流动性困境,做市商作为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主体,许多券商在2018年也开始主动收缩做市业务,有的甚至几乎放弃了新三板做市业务线。

  据犀牛之星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做市商退出做市企业次数达到1992次,较上年退出830次,增幅为2.4倍。

  在成交量低迷不振的情况下,加上做市商大撤退,导致二级市场定价功能缺失,部分挂牌企业股价“失真”现象严重。与此同时,挂牌公司做市意愿也在降低,2018年全年新三板新增做市股仅有29只,其中新增做市股最多的是7月份,新增5家做市股,而2018年9月和10月均无新增做市股。

  至暗时刻或已结束增量改革将至

  尽管新三板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过去一年里,股转公司对于新三板市场改革推进的步伐却从未停止。

  2018年1月15日,新三板新的交易制度正式上线,取消盘中协议转让交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盘后协议转让和特定事项协议转让。同时,引入竞价交易,由此打开新三板市场改革后的新篇章。

  4月21日,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所签订合作备忘录,“新三板+H”两地同时挂牌上市成为可能,并由此掀起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10月26日,股转公司在股票发行、并购重组和做市商评价等一体进行改革优化,这一存量制度改革的推出,便利了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融资,同时也被视为新三板持续优化改革的积极信号。

  1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发文,新三板在二级市场买卖新三板股票比照上市公司股票,对差价收入暂免征收个税。此举不仅提振了新三板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决心,也有利于促进新三板二级市场的交易。

  12月28日,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回购股份实施办法》(简称“《回购办法》”),股份回购可分为竞价或做市方式回购、要约回购和定向回购三种,回购股份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和减少注册资金三类用途。

  同日,股转公司与中证指数公司共同编制了新三板系列指数引领方案,包括创新成指、三板龙头、三板制造、三板服务、三板医药五只指数,重点聚焦具有新三板市场特色的优质民营企业,多维度表征挂牌公司特点,这也被认为是精选层推出的伏笔。

  可以看到,新三板市场的改革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股转公司通过解决初期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聆听来自市场的声音,不断作出调整与优化,为新三板市场创造良好的交易与融资环境。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股转公司也公开表示,将以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新三板发行融资、分层管理、股票交易等方面措施,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逐步落地。切实完善新三板市场基础功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新三板的多项存量改革措施已然落地,市场已经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而精选层等增量改革措施或将是新三板市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重要一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犀牛之星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