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板块聚焦

海通宏观姜超:债务的轮回与启示 从金融周期看历次危机

  1989年末,日央行的政策转向加速了泡沫的破灭过程。由于泡沫不断膨胀,日本央行自1989年5月开始逐步提涨贴现率、收紧货币政策。1989年12月,强烈主张挤掉泡沫的三重野康出任日本银行总裁,在其就任9个月内就三次加息,将贴现率涨至6%。与此同时,日本股市在1989年12月到达顶点后开始迅速下跌;1990年3月,大藏省又出台政策对土地金融进行控制,日本土地价格在91年后也开始暴跌,房产泡沫终于开始破裂。而作为重要抵押品的房价快速下跌,也导致很多以土地和房子作为担保的贷款出现极大风险,最终将整个经济引向加速下滑通道。

  回头来看,日本的泡沫经济发生在其经济转型时期,其爆发背后内因与外因交杂,同时也有政策制定者的人为因素。泡沫积累阶段,靠外贸崛起的日本经济在内外形势所迫下需要迅速扩大内需市场,因此政府采取了激进的宽松政策;而泡沫酝酿阶段,央行错误的评估形势、维持宽松政策,导致泡沫逐步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最后泡沫破灭的阶段,央行与大藏省的紧缩政策更让市场措手不及、一蹶不振。自此,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平成景气”也成为一代日本人最后的辉煌记忆。

  2.3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国家多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采取固定汇率以利于出口,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高涨的投资资金需求。

  金融自由化与外债高增。为满足资金需求支持高速发展,东南亚国家竞相采取金融自由化措施,取消利率汇率资本流动限制,促进引进外资。在90年代,印尼外债/外汇储备连续多年高达7倍以上,偿债压力极大;同时危机前各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依赖资本账户流入维持国际收支的脆弱平衡,为97-98年的资本外逃和金融动荡埋下隐患。

  信贷过度扩张与内债高企。以政府隐形担保支持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造成了企业过度负债,97年印尼与泰国的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用占GDP比例均超过160%。此外,债务期限结构和流向也不合理,外债主要以投机性短期资本为主,且当地政府对外资引导利用不够,任其盲目进入房地产和证券,催生了资产泡沫。 信贷高速扩张、资产价格泡沫都意味着东南亚各国也走到了金融周期的顶部。

  美国加息触发资本回流美元升值,引爆汇率危机。1994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一年之内目标利率从3%提高到6%,一方面,造成亚洲各新兴市场资金大量回流,流动性由宽松转向紧张,前期资产泡沫也随外资撤离相继破灭;另一方面,各国多实行固定汇率,随美元被动升值,损害出口竞争力,经常账户连年逆差。多重利空又引发国际游资的投机攻击,外汇储备迅速耗尽,使得东南亚各国最终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纷纷大幅贬值。1995-2001年的6年美元升值周期中,泰铢贬值46%,林吉特贬值36%。

  金融危机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97-98年迅速攀升,如韩国由危机前的2%左右上升至6%以上;大幅贬值也带来了输入性通胀,例如印尼98年CPI同比接近60%。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东南亚地区投资环境大不如前,国际投资热点转移至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东南亚地区危机前的十年GDP年均增速大约在7.6%,危机后的十年降至约5.3%。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责任编辑:赵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