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齐齐涌入,让今年的港股市场十分热闹。除了公募基金,私募也成为抢筹港股的一只重要力量。记者了解到,私募多渠道抢筹港股,逢跌必买“趁便宜”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从近期港股异动的情况来看,内资对港股价格变化等市场逻辑的影响也愈发明显。
私募多渠道抢筹
“看看港股通数据,就知道现在港股有多火了。”上海一家私募投资总监说。
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沪港通今年以来的南向资金达317.36亿元,北向资金为119.83亿元,前者为后者的2.6倍,近3个月和近6个月的这一倍数比则分别为4.29倍和10倍。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为3489.42亿元,北向资金为1445.93亿元,南北差异明显。尽管深港通中的北向资金多于南向资金,但由于两者总体规模均偏小,仅维持在数百亿元规模水平,因此并不能改变整体资金趋势。
“港股通是私募抢筹港股最常见的渠道。港股通整体市值超过港股全部市值的80%,十分具有代表性。从全球角度来看,港股整体仍然非常便宜,因此不光外资回流,内资也纷纷涌入。”上述私募人士称,做港股的这批人是越跌越买,十足的“抢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