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国内财经

邓海清:银行资管大革命!把握新规背后的监管逻辑

2018-04-28 10:35:16

  第一,非标债权类资产严格期限匹配“不动摇”。征求意见稿规定,“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一点市场争议非常大,但是 此次《指导意见》对“非标”这一点并未做出任何改动,政策层对“非标”的强压态度可见一斑。

  第二,对标准化资产认定更为严格,仅国务院同意的交易场所可以被认定为“标”。征求意见稿对于标的要求是“ 经国务院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但此次《指导意见》却调整为“经国务院同意”,意味着标化资产的认定口径大幅收窄, 当然具体如何执行,还是要看细则,但此项改动的收紧意图毋庸置疑。

  第三,按照我们的理解,正式版不允许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公募产品主要投资 风险低、流动性强的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但此次《指导意见》修改为“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目前对于这一修改存在较大争议。

  如果严格按照监管意图,这意味着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公募产品不允许投资“非标”。市场可能会有另一种解读,即正式版本依然是“公募产品 主要投资……”,“主要”二字可能意味着依然可以“不主要”的投资“非标” 但我们认为这种解读可能偏乐观,因为这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化的监管思路完全不符。

  整体上,对于“非标”监管体现了矫枉必须过正的思路,可能的原因是“非标”是金融乱象高发地带,金融风险集中地,监管套利的核心载体。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这无疑意味着表外融资将进一步收缩,“表外转表内”远未结束。由于表内监管和限制远高于表外,社融总量增速继续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欧美模式”重塑银行资管

  关于“大资管新规”的另一个核心焦点在于“银行理财”的去向问题。一方面,目前,银行理财的规模达到30万亿左右,与银行160万亿总规模比较,规模上看已经举足轻重。

  之前银行业对于银行理财监管的一种诉求是,由于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相比,在开户、投资范围等方面的地位并不公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希望银行理财能够保留之前的业态模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 作者:邓海清 陈曦 刘伟 责任编辑:赵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