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梦之声10强被曝内杠   凯特王妃顺利诞下男婴   周立波怒骂徐铮小男人   "徐家汇地块"上海最贵   "不明飞行物"现浦江   沪黄金自律价出台   梦之声林海怒摔耳机   沪明后最高温可达38℃   沪轨交新门试点使用   图文揭秘朱茵震撼情史   梦之声“十强”出炉   微信现大规模访问故障   脑残炫富女叫板郭美美   沪新增活禽交易点   沪未来一周再迎高温   
当前位置: 基金> 基金要闻
【浏览字号:
基金一对多业绩受质疑 “不透明”或成瓶颈
http://rich.online.sh.cn 2010-08-20 08: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8月18日,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正式启动;2010年8月18日,“一对多”迎来了它的一周岁。然而这一年间,曾经号称“进可攻、退可守”、“上涨更凌厉、下跌正收益”的“一对多”却经历了从“受宠”到“被骂”的巨变。当初,私募人士关于“公募‘一对多’业务将会构成致命威胁”的担忧,如今似乎成了杞人忧天。

  信息不公开的规则令“一对多”神神秘秘的同时,也招致了人们对其业绩的种种猜测和质疑。

  饱受质疑亏损“一马当先”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已有26家基金公司发行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产品数量超过140只。然而,与刚开始发行时“众星捧月”截然不同的是,现如今的“一对多”可谓是饱受质疑。

  近日,一份截至7月下旬的“一对多”业绩单显示,目前买入“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者约有八成都面临着亏损困境。据该业绩单统计,在纳入比较的54只“一对多”产品中,仅有12只取得了正收益,其中累计收益在10%以上的,只有广发主题01和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两只基金。

  进入7月份,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反弹,但另一组有关“一对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0只产品取得了微利正收益,占比27%;净值在1元以下的产品数量仍有17只,占比47.2%。而同期,可统计的590只非机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200只产品今年内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33.4%,较之基金“一对多”高出5.62个百分点。

  业绩表现欠佳直接体现在了发行上。相比于去年9月至12月,平均每月20只的“一对多”发行速度,今年前7个月,各基金公司只发行“一对多”产品约60只,平均每月还不到10只。特别是二季度时,有传言称一些公司的专户“一对多”发行处于停滞状态,更一度出现管理层暂停审批“一对多”这样的传言。

  对于“一对多”表现的不如意,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对多”的基金经理大多是从公募转来的,他们从做“相对收益”直接转而做“绝对收益”,其中不少经理们就难以适应,由于没有严格的止损机制,在市场看不清甚至是直线下跌时,无法发挥“一对多”应有的灵活性,及时减仓。此外,还有人指出造成“一对多”产品亏损面大的原因是由于产品投资节奏出现了偏差,在反弹上涨过程中,不少产品都没有成功抄到底而踏空了。

  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一对多入市至今仅一年,管理和操作策略等有不成熟之处在所难免,苛求投资经理避开市场大跌并不现实,应该在更长的一个周期内来看待一对多的业绩。”

  业绩分化洗牌在所难免

  不过,“一对多”产品的业绩也不尽是哀鸿遍野。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一对多”产品业绩正逐渐开始分化,未来一轮洗牌在所难免。

  “其实从整体业绩上看,‘一对多’产品仍然是好于公募基金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令华告诉记者,“比如博时基金一些公募基金产品上半年亏损达20%,而其‘一对多’产品的亏损则在8%左右,相对于公募产品来说风险控制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

  据天相投顾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一对多”产品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6.34%,而上半年166只标准股票基金平均下跌18.51%。还有报道称,一些基金的灵活配置型“一对一”产品至今收益率超过15.42%,其债券型产品累计收益也达到17.76%。

  在“一对多”业务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各基金公司的产品分化也出现端倪,仅从产品数量上就可略见一二。据有关媒体统计,“一对多”产品数量在10只以上的基金公司约有9家,这9家基金公司累计产品数量达到106只。其中汇添富基金公司更是以累计发行16只“一对多”产品而位居榜首。相比之下,约有6家公司的产品数量在3只以下(含),累计的13只产品还不及汇添富一家的发行数。

  “据我们跟踪的30多只产品样本来看,大部分都是负收益,业绩差异还是相当大的。”曾令华介绍说。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该行业将会面临一轮洗牌,那些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公司,将会在这轮洗牌中继续扩张,而表现较差的则有可能为客户所抛弃,从而缩小甚至退出专户业务。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这都将初步形成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业务中的竞争格局。

  秘而不宣“不透明”或成瓶颈

  事实上,“一对多”一直以来所遭受的质疑与其信息公布的“不透明”有着密切关系。想要购买产品的投资者,无法获得该类产品的信息,只能听从于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宣传销售。而购买了“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者又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对这种百万起售的昂贵投资品进行比较判断。

  无奈之余,一股民间自发的统计潮开始风行。一些人开始在网络上发人肉搜索帖,一个一个地手动查询产品表现,亲自比较产品。在某财经网站的论坛中,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产品数据跟踪帖也非常热闹,并且已经建立了固定的互动群体。目前该帖已经积累了40余只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公募基金类似,该净值表格已经做到每周更新,内容包含基金名称、设立时间、管理期限、近两周净值、一周增长率、一周排名、月度增长率及其排名、年度排名等十几项。据称,这些净值汇总内容全面、系统,甚至有些基金公司也拿来作为了解“对手”的参考指标。

  对于“一对多”的信息披露,证监会曾发布《基金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中包括基金公司不得公布自己的资产管理计划。在采访过程中,几家基金公司也都是依据了上述规定回避了关于“一对多”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披露的非公开性,客户面对众多的‘一对多’产品时,无法了解到这些产品的过往投资情况,也就无法做出有效的选择”曾令华表示,“目前的‘一对多’产品不能算是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除了基金公司自己,没有人知道产品到底运营得怎么样。信息的不公开,即使是好的产品也不能体现出来,这对于‘一对多’的长期发展未必是件好事。”

  不过,一些基金公司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的产品不同于一般性的基金产品,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是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可以说每款产品都是不一样的,严格来说,即使公布了净值可比性也不强。”

[作者]:韦夏怡 [选稿]: 程昱青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3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