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要闻

“840万银行理财变保险”?理财不会买等于白花钱

2018-09-12 08:00:09

  几年前,猫妹因为要去邮储银行办一项业务,看到一个穿着和银行员工同样的白衬衫黑裤子的业务员跟我前面排队大妈推销“理财产品”,听了一会才发现,哪是什么“理财产品”,分明就是保险嘛。再仔细看那个业务员,虽然和银行的员工穿的一样,但是胸口的名牌是某某保险公司的,分明就是个银行驻点销售的保险业务员。当时年轻气盛,猫妹直接指出来她说的各种错误,比如买保险需要扣初始费用,提前支取只能取回现金价值,前几年的现金价值可能会低于本金,分红水平不保证……结果还被她呛声说“你懂什么”,“公司就是这么培训的”。好在大妈一看事情不对劲,不搭理业务员了。只是不知道,我走了之后,这个驻点销售还会再去找谁下手。

  几年时间过去,虽然在保监会一直严打销售误导,甚至推出买保险“双录”这样的大招,但误导之风犹在,这已经不单单是保险销售人员为了利益的个体行为,和保险公司的管理也有关系,不少公司为了业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官不举民不纠的状态。

  怒其不争,则是很多保险公司没有话语权,想进入银行渠道卖保险,其实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从总行到分行再到网点,都需要好好打点。一旦出了问题,银行只会让保险公司尽快息事宁人,而保险公司往往也没办法,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有没有销售误导,一旦有客户闹起来,只能自己赔钱了事。

  要说这签合同的时候什么都知道,签完合同不认账的,还真有,而且不少。猫妹也知道不少保险公司哑巴吃黄连的例子。不少“聪明人”通过“把事情闹大”这个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很多所谓的“银行理财变保险”事件一曝光,猫妹总担心一旦去问公司的内部人士,会有反转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大猫财经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