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股市首席官

荀玉根解析险资“全貌”:规模24万亿 偏好低估值股

2018-09-05 09:00:09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已开始在试点区域发售。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第一支柱开始力不从心,2017年基本养老金征缴收入与基金支出的缺口为6200亿,对此财政补贴8000亿,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已逐年上升至4%,而第二支柱也已进入瓶颈期,因此国家开始推进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2018 年4 月2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政策采用EET税收优惠政策,即投资税延型养老险有三处税收优惠:一是个人缴费可税前扣除,抵扣额最高为每月1000元。二是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在缴费期间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对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险类似于美国第三支柱中的传统IRA计划。美国在1974推出IRAs计划,税收优惠也采用EET模式(缴费及投资均免税,取出时扣税)。IRAs计划相比于当时其他的雇主计划由于具有投资灵活、转移便捷等优势而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底规模已达9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6%。我国的税延养老险与传统IRA计划不同的地方在于,传统IRA计划是一个个人账户,通过该账户个人可以将资金投向股票及股基(占比约为50%)、养老目标基金(20%)、债券及债基(20%)、商业养老保险(10%)等多种资产,而我国的税延养老险只是一种保险,个人在资产配置上几乎没有主动权。根据银保监会、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4月25日联合发布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税延养老保险根据收益类型可分为A、B、C三类:A类产品是收益确定型产品,产品年利率为3.5%;B类产品为收益保底型产品,年利率保底2.5%,上限4.5%;C类产品是收益浮动型产品,投资者自负盈亏。

  养老目标基金刚刚起步。养老目标基金顾名思义是以养老为目标的公募基金。根据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养老目标基金应采用FOF形式设立,并按照投资策略分为目标日期型基金和目标风险型基金。采用目标日期策略的基金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它假定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风险承受能力逐渐下降,因此该基金会随着所设定目标日期的临近,逐步降低权益类资产(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的配置比例,增加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采用目标风险策略的基金则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设定权益类资产、非权益类资产的基准配置比例,产品将于招募说明书中明确风险等级及其含义,由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主选择。参考美国经验,美国在1985年和1994年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目标风险型基金和目标日期型基金。在目标日期型基金出现之前,由于401(K)计划是由雇员自己进行资产配置,市场上出现了投资者重仓持有高风险的目标风险型基金的情况,这大大提升了投资组合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雇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因此目标日期型基金应运而生。2006年,美国劳动部推出养老金合格默认投资选择制度(QDIA),将目标日期型基金纳入401(K)的投资范围中,至此目标日期型基金开始大受欢迎。此外,养老目标基金还可以对接IRAs计划,约有20%的IRAs资产配置在养老目标基金上。受益于401(K)与IRAs计划的发展,养老目标基金截止2017年规模已达1.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8%。我国养老目标基金目前正在推进中,2018年8月6日,证监会公布已有14家基金公司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其中目标日期型基金9只,目标风险型基金5只。2018年8月28日,首支养老目标基金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开始发行,未来养老目标基金有望对接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为A股提供长线资金。

  5。 持股特征:险资与社保风格稳健,偏好低估值个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股市荀策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