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新消费

这才是去日本旅行的正确姿势

2018-08-07 10:06:46

  如今我们可以说是进入了全民观日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合适的距离、多少有点“同文同种”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亲近感,以及精神和物质的消费升级时代对先行者的各种需求,都令旅日和观日以巨大的规模和频率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日常剧目。

  正如有多少种人生,就有多少种旅行,有多少人群,就会有多少种旅日的姿态和观日的角度。在日本旅行、观看日本、表述日本,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民共襄之举,社交媒体的发达更是使其变得更为便捷乃至更为迫切。

  无论是朋友圈式旅行,还是所谓的人文之旅,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观日或多或少还是带着很强的中国意识——观日更多是为了关照我们自身。日本的干净秩序安静礼貌,足以成为城市化中热闹喧腾无序的中国社会的榜样;日本的传统与现代并存,提醒着我们不要重复那段砸烂一个旧世界的可怕历史;日本的老龄化、暮气和宅丧文化,又警醒我们后工业社会可能的尴尬;连日本历史悠久的门店和小作坊,也被用来激励我们生成大国工匠精神。

  除了当下的对比与借鉴之外,日本的历史也被解读和重复解读,同样也是带着中国问题的视角。无论是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对比,还是19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与当下中国经济状况的比附,日本总是我们认知自身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坐标。也因此,观日和旅日就很难摆脱自觉不自觉的目的性。

  在这样一个全民观日的背景下,青年学者徐瑾的旅日和观日之作《不迷路,不东京》便因其目的性不强而显得颇为“突兀”。作为一个相当“知日”而有机会客居东京一年的访问学者,她的观日之道几乎可以用慵懒来形容,或不期而遇,或静观自得,没有刻意的行程,没有必读的书单,可以各种耽溺,也可以随时抽离,且不介意自己的各种“迷失”,迷路于途,迷“识”于书与事与史。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