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线财经> 银行保险

太保养投获集团增资27.8亿 “银发经济”受险企追捧

K图 601601_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掘金“银发经济”成为险企角逐的新风口。

  近期,中国太保公告称,对其全资子公司太保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养投)增资27.81亿元,增资后太保养投注册资本为30亿元。

  几乎与中国太保加码太保养投同时,新华人寿拟出资40亿元认购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养老)增发的40亿新股。

  从险企的种种动作不难看出,养老产业已经成为险企发力角逐的市场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下,诸如“医养结合社区+在线医生签约+医院战略合作”的业务模式会得到更大普及。未来,将有更多险企参与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病后康复疗养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中,循序渐进地带动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太保养投资本金扩13.7倍

  近日,中国太保披露了对其全资子公司太保养投进行增资的交易内容。公告显示,太保养投目前注册资本为2.19亿元,此次中国太保拟对其增资27.81亿元,增资后太保养投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是此前注册资本的13.7倍。

  据了解,太保养投注册于2014年9月,主要从事养老产业投资与建设,养老投资、运营与管理,以及与养老产业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投资业务;涉及的产品包括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等,其自身定位为“养老服务供应商和资产管理人。”

  对于此次增资目的,中国太保表示,旨在进一步加大与太保养投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支持力度,有利于太保养投新增养老项目的开展和快速落地,使太保养投积极融入中国太保的“大健康、大养老”战略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旗下养老公司增资并非是中国太保的单个行为。2月份,泰康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加注册资本金14亿元。增资后,泰康养老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26亿元增加至40亿元;4月份,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股东方签署《转增资本协议》,转增完成后,长江养老的注册资本将由14.46亿元增至30亿元;5月份,新华养老与新华人寿签订增资协议的重大关联交易信息公告,新华人寿拟出资40亿元认购新华养老增发的40亿新股。

  有业内人士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大健康和养老产业确实是热门,其与保险产业链可以产生联动的效果,让保险公司更加热衷于布局这个领域。目前,保险公司的主要做法就是在探索通过投资产业,化解医疗资源紧张、保障不足的布局上,形成了几种特定的方式。综合寿险业内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不难看出,保险企业的做法或是将旗下健康险公司打造成连接健康管理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平台,或是投入重资产建立专业的健康管理平台,亦或是积极和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合作,投资相关产业链。

  庞大市场催生险企热情

  能让险企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其背后必然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而从健康程度来看,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突破4000万,老年人慢性病率也高达70%。

  当前,养老服务发展软硬件支撑不足,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时刻困扰着这个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其核心便是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除却庞大的市场需求,政策的推动也是吸引险企进入该领域的因素之一。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2015年《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支持保险资金进行养老、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兴办养老社区及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适时积极介入养老投资产业,一方面能满足日益强烈的客户养老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又能与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相匹配,成为保险资金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来源之一。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